第964章 掩耳盗铃之徒呼唤月票(1 / 2)

加入书签

我点了点头:“虽不中,然而,也有几分道理,你可知道,为什么我华夏文明至今数千年来,总会有朝代更替?”李治听我问了这话,下意识地咧了咧嘴:“俊哥儿,不是我故意为难您,什么您经常都会拿这个问题来找小弟的麻烦,像上次你说朝代更替与皇帝不作为,吏治腐败有关,还有一次您说朝代灭亡,跟土地兼并有很大的关系,怎么什么东西都能跟这个扯上关系?”

“哼,这话要是让你爹听到了,不抽你一顿才怪!”我白了李治一眼,从桌上拿起茶水小小地抿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续道:“朝代更替,既与吏治腐败有关系,也跟土地兼并有关,同样还跟皇帝本身的不作为或者倒行逆施有关系,也同样跟教育有关系。那是因为朝代的更替,不是一个简单的,能够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问题,而是很多方面纠结在一块,然后,在某一个契机,将问题暴发出来......”

望着凝神倾听的李治,我继续道:“从史书的记载上,你也该了解了一些,前秦、两汉、前隋,还有那些风起云涌的时代,在建国之初,那一个朝代不是英雄辈出,那一个朝代的前期,不是欣欣向荣,国家繁荣昌盛,百姓福足,文敢死谏,武能死战......”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希望不希望的问题,更多的牵涉到的反而是政治性的问题,为什么每一个帝国几百年的轮回之后,便要这样走上一遭,难道仅仅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还有什么五德始终说这一类的屁话吗?错了,那是因为这个国家的机构已经腐朽了,没有了进取的希望。

或者应该说,当国家强盛达到了极致之后,他们丧失了进取心,没有了继续前进的目光,失去了希望,渐渐地,得过且过,整个朝庭由上而下的,变成了一个沉暮的老人,只懂得去怀念帝国过去的辉煌时光,这,同样也是一个帝国兴衰的重要原因。

------------------------------------------------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意思是什么?意思就是国如少年,方有朝气,国如老人,久而沉暮,所以,国家,就是要依靠后来居上者,依旧一代又一代的少年成长,来为国家作出他们应有的贡献!而朝庭的当权者,也同样要保持着少年的憧憬和希望,要有远期的目光,不能止步不前,不然,就会像人生一般,在岁月中逐渐的老去......人如是,国亦如是!”我站起了身来,背起手,作涛涛不绝状,这篇少年中国说,乃当年本公子身为愤青时之最爱,每每诵之,必作欢欣受鼓舞状,然而生存艰难,倒得最后,还是一个落魄混迹于茫茫人世间的穷教书匠。

原文本公子早已忘记了大半,倒是这个开篇,如醍醐灌顶一般读起来份外的畅快,因而记得甚是清楚。保持姿势,斜眼角瞅了李治一眼,这位可怜的太子爷了副深受震动的模样,表情有许些迷惘,但是,我能从他的眼中看到一丝丝领悟的光彩。

“师尊您的意思是说,不论是一个朝代,又或者是一位君王,都要有一股朝气,有进取向上之精神。不可懈怠......”李治总算是能领悟了我的一片苦心,这令我欣慰,这些年来对他的教育总算是没有白废。

我拍了拍李治的肩膀,赞许的目光,慈祥的面容对着这位日后的大唐天子言道:“所以,少年乃是国家之希望,为什么教育子弟,需在少年时?就是因为这个道理,但为什么为师一力的坚持要让天下子民能明事理,辩明事非,你知道是为什么吗?那是因为,这会对天下,会对大唐有好处。”

李治的脑袋转不过弯来,不过没关系,我来解释。《史记》里的《陈胜世家》里就有一段很动人的描写,就是鱼腹藏书、夜间点灯装鬼火,学狐狸鬼叫:大楚复兴,陈胜为王的连篇鬼话。

这是什么,放在后世,也就是两个智商低微的骗子,可放到了这个时代却不一样了,因为愚者万千,大家都害怕鬼神,都无法去辩明是非,更别去指出他们在装神弄鬼了,怕是放到后世的小学校园里,这二位如此装模作样一番之后,怕是换来的只会是数不清的白眼和中指。

就是靠着骗术的运用自如,把九百戍卒玩弄于掌股之中。陈胜吴广的这次起义,是第一次农民起义,以后二千年间,每次农民起义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这套手法。不论是黄巾起义,又或者是白莲教、太平天国,总成言之,为什么他们能累累的成功?是为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