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处置罚单停职检查(2 / 2)

加入书签

功名……张仑眼珠子一转,顿时有了主意!

其实春闱案这个事情的难点,就在于对一众人公布出去的罪名拟定和惩戒。

罪名说轻了不行,说轻了肯定不好严惩。下面的士子说不准还得闹。

说重了也不行啊,说重了、处置重了那就是御史言官们的胜利。这票人下次估摸还得这么干。

张仑撇了撇嘴,无非是皇帝希望对程敏政他们稍加惩戒但又得交代的过去。

对那些御史则是希望看起来是稍加惩戒,实际上效果是严厉打击避免这帮混蛋没事儿继续搅局。

对于这帮人怎么处置,张仑自然是有自己的腹稿了。

这个时代大家碍于经验和律法,很多时候的处置不是过严就是过松。

张仑就不一样了,咱好歹是生长在红旗下读着《毛选》、《邓论》、《资本论》……长大的人啊!

首先肯定是要定下基调的,这基调就是:舞弊案子虚乌有,无论御史言官还是礼部、诏狱,都没有切实证据。

涉案举子唐伯虎提审时试图触柱自杀明志未遂,即要求御前自辩否则宁死明志。

经内阁、六部讨论许可,但双方皆无证据。举子唐伯虎提出愿意让质疑方再考,以剐刑为注再试。

内阁随即商议传缴天下举子,有疑虑者可以与其一试。结果没人来,于是可以判定此事便为子虚乌有。

然后再说此事成因:你们这帮读书人,既然是来了京师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

可你们不仅不闭门读书还到处拜访公卿名流混名声,这搞尼玛个锤子的搞啊!

这股歪风邪气士子裹挟进去,朝臣也被裹挟进去了。所以才闹出这场风波。

还有御史言官,风闻奏事这没错。但这是为了广开言路,不是为了让你们攀附撕咬。

一句疑邻盗斧便是要去扳倒数十年国家重臣,居然还还有接连为朋党之相。你们这是想要做什么?!

张仑的一番基调定下了,弘治皇帝不由得点了点头。接下来就是论处置的问题了。

舞弊案既然是子虚乌有,自然程敏政大节不亏。

但受仕林风气影响考前多接拜访,还到处给人指点出题时又不避嫌以至于闹出这场风波。

总结:大节不亏,私德无损。在此一事上,未曾回避。有持身不检之嫌。

谓之“临财苟得,不避嫌疑,有玷文衡,偏招物议”。

罚停职、停俸,居家反思为期一年。一年后由内阁六部,再以表现议断贬斥、复职或勒令致仕。

李东阳、刘健等人倒是对于张仑的这个提法有些意外,但仔细想想似乎又颇为可行。

这个惩戒不可谓不重啊,而且还带着后续。但实际上可以操作的空间又很大。

一年时间足以看出事情走向,如果实在不行勒令致仕或者贬斥都可以。

如果风波过了,那复职也有说头啊!

这就是停职检查啊!尼玛!张仑心里撇撇嘴,别看你们都是阁老脑袋聪明。

可差着几百年的见识呢,自然是不知道这玩意儿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