妫州会战3(2 / 2)

加入书签

关键是耶律阿保机的援军,派遣的非常及时,而大唐在面对举世攻唐的局势时,北境的兵力又却是不占优势,完全是靠兵精将勇在奋战。

可惜的是,张长安和不尘没打算给他这个机会。

营帐里,巴拉图跟张长安和不尘已经谈了小半个时辰。

虽然对方提出的条件很丰厚,譬如说此战胜利后,就将之前大军缴获的契丹筹粮队的牛羊,给他们分几万头,让他们的部族不用担心过冬的问题,还能壮大一些,而唐军日后若是向草原用兵,也不会跟他们的部族兵戎相见等等。

但巴拉图还是拿不定主意。

撤走的收益很大,很诱惑,但风险却也不小。若是这场攻唐大战,最后是契丹胜了,而战后契丹认为此时战事不利的责任是他,那他的部族肯定就不复存在了。

毕竟眼下这时候,契丹军还没有溃败的迹象。

巴拉图没有纠结太久,上官倾城攻入北营的动静,就传到了他们这里。

弄清了局势的变化后,巴拉图已经想走了。

张长安和不尘也说得很清楚,他若是执意不走,继续呆在营中,那就是跟唐军为敌,一旦唐军攻破营地,他们所有人都必死无疑,绝对没有幸免之理!

但巴拉图一时还是拿不定主意。

这个决策太大了,犹豫迟疑,顾头顾尾,导致畏首畏尾,难以决断,是普通人都会有的心理。

不过巴拉图还是没有耽误时机。

倒不是他想通了什么,而是部落中的战士,忽然大批聚集过来,纷纷请命要求回去放牧,不想再在这里无意义的战斗、送死。

这些人,自然是被全真观和无空释门蛊惑、控制了思想的人。

巴拉图眼看众意难违,他要是再不做决断,自己的威严就要丧失殆尽,很可能还控制不住自己的族人,而且形势确实已经到了关键期,也就一咬牙,一拍脑门,下令部族战士从营中退走,先离开这处战场再说!

巴拉图已经打定主意,离开战场后,先在不远处观望一番。

万一,契丹援军及早赶到,又或者是唐军意外失利,他们再杀回来助战,倒是还可以说他们离开军营,是为了跳出混乱战场,另外打开局面——这样就不会被怪罪。

这个想法的确是个不错想法,有两全其美之意。

但世上哪有什么便宜都占到的事,如果契丹果真战胜,巴拉图和他的部族必然会被耶律斜涅赤屠戮。只不过很多人总是自认聪明,在做决断的时候,总想着什么好处都占尽,不懂得取舍之道。

一方面,这是他们不够有智慧,另一方面,这也是人性使然。

巴拉图带着部族战士,迅速离开大营撤离后,没走出多远,就看到很多部族的战士都跟了出来,也逃离了战场。

这时他才明白,自己被张长安和不尘当棋子使了。

其它那些跟着出来的草原部族,肯定也受到了跟他一样的“蛊惑”,而且顾虑也一样,只是在等着出头鸟出现。这样,就算契丹胜了,战后他们也可以说,是跟着巴拉图离开的,自己的罪责就会小很多。

巴拉图很气愤。

但箭已射出,早没了回头路。

他现在还没想明白的一点是,张长安和不尘之所以亲自来游说他,让他做第一个撤离的人,不仅是因为他跟耶律斜涅赤之间仇怨大,还因为全真观和无空释门,对他的部族战士的渗透和影响最大。

他自己就算不想走,只怕也是不可能的。

耶律斜涅赤带着自己的亲军,正跟上官倾城所部激战。虽然是据营而守,但依然被上官倾城所部攻破了一道道防线,只能是勉强支撑。

本来,耶律斜涅赤还认为自己能够坚持到天黑。

但忽然间,他听到身后大营身处大声的喧哗,还以为是又有唐军奇兵杀到了,心中疑惑不已,转头一看,发现是那些草原部族军无令撤逃,顿时眼珠子都要瞪出来!

“这帮饭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害惨我契丹国矣!”耶律斜涅赤惨叫一声。

撤逃的草原部族军,自然不是全部,甚至还不到总体部族军的三成。

但那也是成千上万人!

这么多人无令擅自逃离,就像是提拔溃了一角,很快就引起了全军恐慌。

没多久,越来越多的草原部族军,士气跌落谷底,陆陆续续加入了撤逃的队伍。

短短一个时辰,契丹八部的本部军队,也战线崩溃。

兵败如山倒。

耶律斜涅赤再也坚持不住,一口鲜血喷出,身子一晃,眼前再度一黑,栽倒在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