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偷心贼(1 / 2)
安徽军谘府里一片喜气洋洋,顾麻子成功收复了奉天,邝海山派来的援兵也已经和他汇合。北洋方面,吴佩孚击溃了宫琪大队,占领了葫芦岛和锦州。日本政府至今却依然没有任何说法。顾麻子派人把新民府的国际调查团请到了奉天。无论是先遣军还是奉天的老百姓,异口同声的咬死是日军轰炸的西门。国际调查团只看见先遣军的士兵收治西门附近的伤员和老百姓慰问先遣军的将士,没有一个人提及先遣军炮轰西门的事情,
国际调查团一致认为,肯定是日本人炸毁的西门附近的民居。张作霖带着自己的卫队也跟随国际调查团到了奉天,一路上把这些洋大人当作亲爹伺候,令调查团的成员对他相当有好感。
仗打到这个程度,剩下的事情就该轮到政治、外交手段解决了,如果日本真的打算发动一场对中国的全面战争,那它首先得问问列强们答应不答应。
再过五天就是参众两院大选的日子了,北洋军第三师出山海关的举动,令袁世凯的声望更上层楼,梁启超的进步党的声势也前所未有的高涨。而宋教仁的国民党也不甘示弱,对外宣传柴东亮是国民党的副理事长,先遣军收复蒙古和奉天都是国民党的功劳。进步党立刻就在报纸上开骂,柴东亮明明是本党的理事,国民党贪天之功好不要脸。黎元洪的共和党也在报界宣称,柴东亮是共和党的代理理事长,收复蒙疆和奉天,共和党功不可没。
柴东亮也没当回事儿,自己已经“被”入了七八个党派了,也懒得和他们争论。不过,各界普遍的看法还是将他当做国民党的人,毕竟他曾经是孙文的“特使”。出于穿越人的先知先觉,柴东亮压根对这几个党派不报希望,这些连个正式的纲领都没有,党员成分更是驳杂的政治团体,压根就不具备管理国家的能力。
真正令他牵肠挂肚的还是满洲的战争。日本关东军和军部的少壮派叫嚣着要增兵满洲,“满蒙利益线”的叫声沸反盈天。而先遣军和北洋军在满洲也是寸步不让,袁世凯为了在大选中获胜,一改对外的妥协政策,现在比柴东亮还要强硬。北洋军精锐齐集北京西山大营,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和日本人大打出手。
双方就像斗红了眼的公牛,一副不死不休的样子。日本关东军的叫嚣声一天比一天高,日本的几艘军舰已经从吴港开赴旅顺,上海港外也有日军的巡洋舰在耀武扬威。
但是柴东亮心知肚明,这个仗双方都已经打不下去了,英国把远东舰队的驱逐舰分队从新加坡调到了上海,英国公使紧急会晤了日本公使林权助,要求日本政府不要在这个时候挑起远东的混乱。美军也在菲律宾进行了紧急动员,七万五千名水兵取消休假枕戈待旦。德国人倒是兴高采烈,他们不挺的怂恿日军扩大战争规模。日本人如果在满洲闹的太凶,那么俄国人势必不会坐视不理。那么,德国的压力就小多了,只需要切实注意欧洲的力量就足够了,而且还可以削弱英国的盟友日本的力量,这个结果对德国太有利了。
正在此时,国际调查团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调查报告称,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中国的军队和新民府爆炸案有关系,而奉天事变则是日本军队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调查团建议中国政府,将满洲托管给国际社会,由英法美德四国组成一支军队进驻奉天维护满洲的稳定。
消息传出,日本和俄国立刻表示反对,英美法三国则在第一时间表示愿意出兵奉天,德国则不置可否,一直没有发表任何声明。
柴东亮对现在的西方形势非常清楚,列强视彼此为虎狼,而视中国为羔羊,虽然羊肉肥美,但是哪个不怕自己下牙的时候,被别的虎狼借机会咬了后脖子?为了一口美食,丢了性命,那是绝对的划不来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可以说是彼此仇视,如果不是力量不足以消灭对方,早就杀的天昏地暗了意大利和法国在北非剑拔弩张,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摩拳擦掌,美国和日本在远东明争暗斗,英国和德国在全世界比试力量。
俄国、日本通过密约瓜分满洲和蒙古的利益,排斥英美法等国的资本,这早已引起了列强的不满,只是苦无借口罢了,再加上欧洲大战在即,各国都在积聚力量实在是有心无力。柴东亮公开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希望北京临时政府能够邀请英法美德四国共同组织一支不超过一千人的部队,来维持满洲的稳定,为期三年。这令英美大喜过望,一千人虽然不多,但是能够驻兵就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原先他们认为,中国最多只会请求他们调停,没想到的是,柴东亮竟然在报纸上大声呼吁,邀请列强出兵和中国军队一起维持满洲的稳定,将满洲问题国际化。
满蒙毕竟在名义上属于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当然有权力邀请任何一个国家在本国土地上驻兵。而列强组织联军之后,日俄对满蒙的经济垄断就算是不攻自破了,英美的商人立刻就会跟随本国的军队来到满洲,那么满清政府和日本、俄国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也就成了一张废纸。这个条件出乎意料的优越,令美英法三国的政治家欣喜若狂。而且这次出兵的名义非常好听,维和部队维持和平,真是妙的不能再妙的借口
至于那个三年的期限,到时候还能由得了中国人说了算?还不是想呆多久就呆多久
柴东亮的言论罕见的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先遣军浴血奋战收复蒙疆和奉天的举动,令任何人都无法将汉奸的帽子扣到他的头上,反而是各界都认为他不但强硬而且很有政治智慧。结好英法美德等欧洲国家,对抗日本和俄国,这非常符合远交近攻的外交传统。 在大选即将举行的前几天,遍布中国各地的民族情绪已经渐渐趋于缓和。因为大选在即,已经吸引了关心国事的人们更多的注意力。
有识之士都认为,中国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消除内战的隐患,裁减国内已经变得相当庞大的军队,发展民生改善人民生活。到中国真正统一稳定下来之后,具备了一定的实力,然后徐图进取再一扫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的耻辱也不为迟。
通过报馆的介绍,中国知识界普遍认可了一个说法,英法美等国家贪图的是经济利益,这些国家可以合作,虽然这种合作并不平等,但是对双方也多多少少都有些好处。洋人吃了肉,中国多少还有口汤喝,而日本、俄国则是要灭亡中国,夺取华夏子孙千万年来生产、繁衍的这片土地,一旦他们得逞,中国就要亡国灭种了一家一姓之灭亡,谓之亡国,俄国、日本是要彻底的灭绝煌煌华夏种族和文化,这就是令中国知识界最不能容忍的亡天下了
甲午年,日本人在旅顺的大屠杀,还有俄国人在海兰泡和江东三十六屯制造的惨案,被报纸连篇累牍的登载,这两个国家的野蛮也令中国人不得不警醒。
柴东亮邀请英法美德四国组成一支维和部队的要求,中国的精英阶层也认为是相当合理的,损失一部分经济利益和亡国灭种的危险相比,前者的危害显然是小了许多。反正按照《辛丑条约》的要求,列强在天津到北京沿线已经有了驻兵的权力,各种红眉毛绿眼睛的洋兵遍布京畿附近,也不在乎在满洲多出来一支不足千人的洋人军队。
柴东亮的光华集团是伯利恒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双方还有一份类似国家间密约的《伯利恒合同》,而他又承诺一旦自己在满洲站稳脚跟,将允许哈里曼家族在满洲修建铁路,完成那个野心勃勃的世界铁路计划。美国总统塔夫脱本身是金元外交的倡导者,而且性格也不像西奥多.罗斯福那么强硬,伯利恒公司和哈里曼家族对他和议会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要求美国政府给予日本人强有力的反击,以打破日本对满洲的经济垄断,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塔夫脱对远东的经济利益本身就有想法,又挡不住国会和大财团咄咄逼人的攻势,他对外宣布,一旦中国政府提出了邀请,美国将派遣不超过五百名的海军陆战队进入满洲,稳定中国的局势。
英国虽然对满洲的经济利益垂涎三尺,但是又出于制衡德国的考虑,不希望过度刺激日本人。英国提出这件事情应该由中日自己协商解决,但是也明确表示,可以派兵参加维和行动。法国也表示如果确实有必要的话,可以出动不超过两百名的士兵,但是要求中国政府提供费用。按照法国政府的说法,出兵替你们维持和平,当然不能再让法国出钱了
德国不置可否,一方面他们希望看到日本倒霉,毕竟日本是英国的盟友,而且还把德国远东舰队当作了假想敌,但同时他希望中国和日本、俄国同时交恶,在远东牵制它们的力量。一旦德国参与了这样的行动,将更加激化和日俄之间的矛盾,不利已备战的需要。
但是不管怎么说,柴东亮终于收获到了他一直欠缺的巨大声望,而且列强开始审视这个地处长江中游的军阀。毕竟日军在日俄战争中打出了赫赫声威,而先遣军却在一战中就消灭了两千多日本兵。
先遣军的母体江淮军受到了密切关注,柴东亮在安徽和江西搞的土改、练兵、实业、教育,都成了列强的情报机关收集的重要资料。英法甚至挖出了他和美国人的私下合作,它们对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扩张也感到了压力。
国际上一片同情中国方面的声音,令日本政府有些惶恐,也有些恼羞成怒,虽然再次重申了“满蒙为帝国之生命线,帝国在满蒙拥有无可置疑的特殊利益,帝国绝不接受将满洲问题国际化的动议,更不能接受其他国家在南满铁路沿线驻兵”
话虽如此,但是日本政府和军部都还没疯到和全世界作对的地步,向西洋十一国宣战那是慈禧老佛爷的专利。山县有朋做梦都没想到事态居然变成这个样子,他一改原先的主战态度,反而要求政府执行伊藤博文时代的既定方针,维护好满蒙利益线。中日双方虽然在满洲还时常有小摩擦,但是大打出手的情况已经很罕见了,最多也就是以连排为单位的小规模战斗。
日俄战争消耗了二十亿的日本银元、战死了十二万人,尤其是受过军校教育的中下级军官更是换了两三遍。日本的元气现在还没恢复,日俄战争当中欠下的外债现在还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国内由于一九一二年的歉收,已经发生了骚动。军部和政府的意见也逐渐趋向一致,就是不能再在东北大打出手了第一是现在没有这个实力,第二也因为各国表明的态度现在的关键就是如何体面地下台阶,并保证满蒙的权益不能受到损失
日本政府和军部唯一的要求就是,保证原先的局面,绝对不能接受欧美列强在满洲驻兵。 日本对华贸易,占了全国产量的三成,全球华商一致抵制日货,令日本蒙受了巨额的经济损失,货物生产过剩,而日本老百姓却买不起这些东西,大批企业倒闭,他们也吃不住劲儿了。
一九一二年十二月,举国翘首企盼的参众两院选举终于举行了。
参议员二百七十四名,美省十名,分别由各省訾议局选举产生,蒙古二十七名,青海三名,西藏十名,分别由当地的选举会选举产生,中央学会八名,华侨代表六名。众议院按照人口,每八十万人选举出一个代笔。全国总共五百九十六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