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 / 2)

加入书签

蓉城夜色之下,华灯初上,百业正兴,重楼玉宇,流彩丹阁,霓色染亮半边天幕。

明长昱换了身常服,坐于竹簧婆娑处,淡然君子,清健矜贵。

君瑶也换了男装,锦衣胡服,利落飒爽,自灯火阑珊处而来,灯火照影,俨然一俊俏小郎君。

明长昱微微挑眉,目光在她身上逡巡一番,轻声道:“很是合身。”

两人低调地出郡守府,拐过青石后巷,明昭已备好两匹马候着。

既是扮作男人,骑马自当妥当些,蓉城夜色街景,喧嚣繁华,策马行于灯火迤逦的街上,恰如走马观花。

蓉城,这座水陆要塞之城,夜来才露出本来面目。

波斯的皮毛、大食的羊肉、西域的美酒、南洋的珍奇,应有尽有,让人应接不暇。

灯火交织的店铺,于街道排闼而开,酒肆、茶坊、勾栏、商铺,鳞次栉比,浩如星海。

叫卖声、交谈声、说笑声、喝彩声、说书吟唱声,丝竹管弦、歌舞升平,不绝于耳。

一路策马缓行,路过长宁街,君瑶放缓马速。

虽遭遇火灾,却丝毫不影响其鼎沸繁盛,夜色中,店铺前灯箱明亮,鲜花点缀,屋宇鳞次,咿呀吟唱与高扬吆喝此起彼伏,茶香花香与各色小食香,令人垂涎三尺。

君瑶靠近被火焚过的店铺,店铺里外焦黑一片,损失惨重。可铺内大部分被烧过器具,皆被清点出去,数名匠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修葺装潢,几名小厮将未被焚毁的物品,放置店前,低价出售。

君瑶下马,蹲下身查看那些在火中幸存的物品,皆是布匹丝绸锦帛之类,正因如此,当晚的火情才十分凶险。

“这位郎君,咱们店铺的布匹、成衣皆低价出售,物美实惠,买一些吧。”看守物品的小厮说道。

君瑶鲜少购买布匹,自身衣物,也是从镇子上专做衣裳的妇人手中买的。她随意查看布匹,随口问:“难道这些都是火中幸存所剩布匹。”

小厮脸色微郁,“是啊,掌柜的刚进了一批新货,还是京城中时新的料子,可惜了。”

君瑶见他并未忌讳,便挑了一块可做襦裙的布,问:“我听闻,当夜是因长宁街天降青蓝鬼火,才致店铺失火,可是真的?”

小厮立即摇头,“什么鬼火?以讹传讹罢了,怕是有同行想污了咱店的名声。”他急于解释,说道:“那日潜火队的人已来查看过,失火原因,乃烛台翻倒所致,当时深夜,店里的人都各自熟睡,没及时发现,才致大火失控罢了。”

“当夜你们店的人,也救火了吗?”

“那是当然!”小厮立即说道,“我们可把好些布匹从火中救出来了。”

君瑶又露出好奇的神色,“那你可知那舞姬……”

“那绝对与咱店无关!”小厮肯定地说道,“那时我们都快关门了,谁知知香姑娘会忽然上门?何况是她自己被火困住没能逃走,与我们店铺有多大关系?”

这两日,衙门的人来查问过数次,进进出出,以致于周边的人总猜想舞姬的死与店铺失火有关。

这其中,当真是巧合吗?

看来,具体原因,还需问问李捕头,或者潜火队的人。

君瑶问完,便与明长昱一同离开。

“我已让人查过,知香是这家店的常客。她每次上门采购时,店里的人会为她安排雅间等候。”明长昱说道。

街面宽阔,行人如织,两人不便骑马,便牵了马缰步行。

君瑶喜欢马,明长昱的马自然是良驹,她不由亲近几分,这匹通身枣红的马匹,也温顺亲和得可爱,紧紧地跟着她。她摸着马头,说道:“可我看过李枫的案情卷宗,知香等候的房间火情并不严重,若是快速逃离,还是有机会的。怪就怪在,她的尸体,是在离火源较近的偏房里,若救火的人控制火势不及时,她的尸体也会被焚毁了。”

明长昱缓步向前走,轻声道:“有两种可能,其一,知香在死前被人带到偏房;其二,在死后被带到偏房。当时在店铺里的人,有店铺小厮杂役,有潜火队,还有邻里相帮的。人很杂,查起来不易。”

君瑶喃喃问:“雅香园的人呢?”

明长昱说道:“雅香园的人也需得查,我已让人去了,不久后就能得到结果。”

君瑶颔首,避开拥挤的行人,忽而闻到一股香味,香油伴着炒花生,以及秘制酱料混合的滋味,瞬间勾起她腹内馋虫。

抬首看了眼灯箱,是一家生意兴隆,店面精巧的面馆,且是她每次来蓉城时,必会来吃一顿的地方。

这家面馆,是一对老夫妇所开,丈夫制面,妻子煮面调味,别是温馨。

君瑶双眼一亮,怀念着久违的滋味。

明长昱将马栓到街边,说:“蓉城特色面食?进去看看。”

君瑶当即欣然进了店,店面人多,只剩一张小桌,君瑶便入座。明长昱站了片刻,立即有侍卫递上绢布,擦了桌椅,又垫上棉纱,方才入座。

君瑶垂着眉,眼角余光瞥见老板娘行动快速却面含犹豫地走了过来,向君瑶问好后,用干净的抹布擦桌面。

老板娘见明长昱华服锦衣,气度不凡,既不敢怠慢,又怕有所得罪,只轻声问:“两位客官,要吃些什么?”

君瑶抽了筷子,本想递一双与明长昱,想想又算了,她熟练地说:“一碗面,不加任何作料,一碟酸菜,要有黄瓜、豇豆和萝卜,要咸淡适度,口感脆爽。再来一碗粉丝汤。”

老板娘疏落地应好,又迟疑地看向明长昱。

还未开口,明长昱便淡淡说道:“与她一样。”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萌萌们。这两天太忙了,一个星期没码字了。

第17章 云泥之别

这小店,才是可见百态的一隅。

君瑶说:“这是蓉城特色面食,虽说做面食的店铺很多,可我最喜欢这家。口味最地道。”

明长昱似听非听,目光越过她,看向门外街边。

熙攘行人中,穿过一行穿着统一、行动严整的人。当先一人对其余人说了几句后,便一同进了店来。恰好有人吃完,几人待老板娘收拾好桌椅,便一一入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