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2 / 2)
今天裴家吵了架,气氛有些僵,萧长风也嗅到了一些不对劲,不过萧长风也装作不知,依然和杨孟英等人谈笑风生,活跃气氛,不然这顿饭的气压也太低了。
现在承山大队这边来往的人多了,但是这边的道路却不好走,天晴天倒还好,遇上下雨天,那就到处都是一片泥泞。又因为走的人太多,有些石板都被踩蹋,道路很不好走。
裴静姝平时倒是少有去集市上,今天从河坎乡回来,才知道这条路有多难走。而且河坎乡这个地方的交通很不便利,街上的公路也是用燃烧过后的焦炭铺在公路上,而且只有一条独公路从这里穿过,这条独公路只够过一辆车,好在这个时代的车很少,也难得遇上会车的情况。
从河坎乡的集市到金沟村这五里路是没有公路的,萧长风每次从裴静姝这里运东西去城里,请人把东西挑到街上也要花掉一笔不小的成本费。要是能从河坎乡的集市上修一条路通往金沟村,那今后运输就方便多了。
考虑到这一点,裴静姝想找生产队的干部商量一下。现在土地还没有下放,要修路生产队同意了就可以修,但如果今后土地下放了,要修路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土地承包给了个人,那修路定然会占一些人的土地,如果遇上的钉子户多了,那公路就很有可能修不成。
裴静姝找到队里的干部说了这事,刘支书和裴主任都十分赞成,修公路受惠的不止裴静姝,生产队也很受益。因为裴静姝那边的猪饲料又多又便宜又好,承山大队养了二十多头猪,是整个河坎乡养猪最多的生产队。
这些猪也不需要长一年才杀,基本上七个月就可以宰杀,他们一年到头都有猪肉分。不仅如此,这些猪拉出的猪粪又是庄稼所需的肥料,他们生产队的粪池基本上没有被掏空的一天,地里的肥料足了,长出来的庄稼也好。
他们生产队的东西都是有剩余的,去年卖了十多头猪,这对他们生产队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不过当初为了把这些猪肉运到供销社去卖,他们也是费了许多精力。如果公路修通了,到时候直接让拖拉机送过去就好了。
河坎乡虽然穷,但回收猪肉的供销社现在有拖拉机,那些离公路比较近的生产队就很受益。
只是修路可不是什么轻松活,不仅需要生产队的批准,也还需要大笔钱财投入。就算现在不需要水泥沥青等,但也需要人工筑地基,需要用碎石铺路。
现在可没有那么先进的碎石机,到时候肯定也要大量的人力把一块块的石头砸碎。
不过队里的干部虽然都希望能修公路,但摆在眼前的问题也很明显,他们没有钱!生产队穷,就算去年卖了十多头猪,但那些钱还是不够修路。
最主要的还是承山大队这边没有石场,修路需要的大量碎石还要从别的地方运过来,开采费和运费等加起来可不少,修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到时候不出人工钱,肯定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来修路。而且马上就将近新年了,大家都忙着赚过年钱。
如果推到开年,到时候地里的活儿又出来了,大家要忙着播种,谁还有时间修路?而且汇水县这个地方的雨水多,尤其是开了春之后,还有梅雨季节,修路就更加艰难。
眼下大家都很闲,倒腾得出不少人力。
几个干部冷静下来商量了一番,对裴静姝道:“我们也很想有一条自己的公路,但是我回去和裴主任等算了一笔账,以我们生产队的效益,要修路还得等两年,等我们多买一些猪养着,要是一年能卖上四五十只猪,那两年后我们基本可以修了。现在我们生产队的猪舍也扩建了,多养十多只不成问题。”
第149章
裴静姝知道生产队的钱肯定是不够的,所以她也和萧长风、罗小慧协商了, 这条路就从他们饭店的营业额中抽取一部分, 剩下的让生产队出一部分, 如果队里有人愿意捐款, 到时候也他们的名字和捐款金额刻在路碑上。
这个年代的人们还是很信奉这些功德,而且都把捐赠人和金额刻在路碑石上了,谁人捐了钱, 捐了多少钱, 路过的人一看就了然。
时下的人都爱面子,一个生产队的人都认识,大家肯定也不好意思不捐, 就算捐钱肯定也不好意思捐一分两分一毛两毛, 毕竟承山大队现在人人都能吃饱饭, 还有小钱赚, 太过吝啬会被人背后指点。
裴静姝把她的想法和队里的干部们说了, 这几个干部都很高兴, 这也确实是最好的办法。现在承山大队的路被人踩坏了, 就连本生产队的人要出入也很不方便。
刘支书等人都是行动派,很快就召集大家开了会议, 说了修路的事。刘支书的兄弟刘厨子和侄儿刘兴凭着一手好厨艺做出的素炸丸子在整个河坎乡都很有名, 只是他们每天都要背一只沉沉的炉子去集市上, 也是吃了许多苦。如果有公路, 他们也可以搞一辆简单的手推车, 到时候把菜、油和炉子、锅等全都放上手推车上, 也可以省许多事。
生产队里大部分人还是持赞同意见,只有少部分比较固执的不同意。
不过集体社会也有集体的好,那少部分人的意见最终还是左右不了要修公路的决议。
萧长风和刘支书等人去石场联系了石块的价格,又定了石块的用量,让石场和萧长风一起拉去修路。汇水县这个地方没有挖掘机,裴静姝也不知道这个时代有没有那些先进的机械,听说河坎乡唯一的那条路也是大家用锄头等传统工具修出来的。
为了提高效率,生产队给修路的村民们下达了每天的任务量,完成了也像记工分一样记在本本上,等到月底再结算。
不过从河坎乡到金沟村要穿过另一个生产队,刘支书等人又和隔壁生产队说了修路的想法,隔壁生产队也答应了让他们占修路的地,但同时也有几个附加条件,第一个就是要让裴静姝今后同等地给他们提供猪饲料。看着承山大队每年卖那么多猪肉,谁不眼红?
第二个条件是公路必须通过他们的养猪场和仓库,大概也是考虑到运输方便,现在种地并不免粮食税,虽说比起封建时代,现在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粮食税收得也不多,但一个生产队集中起来,那还是不少。
生产队为了避免一些家庭一点人力和钱财都不出,只会坐享其成,就规定了生产队里捐款数少于五十块的每个户头至少要出一个劳动力修路。顾大娘一分钱没有出,自然也逃不过修路的命。
不过总的说来生产队几乎家家户户都出了修路的人,毕竟即使现在大家能赚钱了,但要让他们一下拿五十出来修路,还是有很多家庭不愿意,生产队里捐十块、二十的居多,只有有钱又慷慨的才捐得多一些,刘厨子、刘太爷、李大爷等这几家捐了五十以上,不过这几家人都派了代表去修路。
隔壁生产队也来了不少帮忙的人,一来修路是为了方便大家,二来修路也可以赚一些生活费,他们也乐意来凑个热闹。毕竟很多人说修路也是修德,上天都看着呢,德行修得好,才能延年益寿,才有福缘。
裴静姝捐的钱最多,再加上她家里没有可用的劳动力,也就没有去修路,裴家的窦晓霞两口子倒是去了,因为前段时间杨孟英吵了窦晓霞,窦晓霞不想和杨孟英打照面,只有修路一整天都在外面,中午也不用回去吃饭。
至于修路的伙食问题,也全都是裴静姝这边解决,生产队给裴静姝提供了部分粮食和蔬菜,不过他们提供的也都有限,裴静姝又从农场系统里的仓库里拿了一些出来,确保修路的人们能够吃饱,饿着肚子做活也不是办法。
听说修路的伙食开得不错,原本在家的人也跑出来修路了,尤其是隔壁生产队的队员,搞得承山大队本生产队的人很不爽,觉得这些人不要脸不要皮,就是过来蹭饭的。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不在意,毕竟承山大队的人都过得比较好了,而相邻的生产队里,还是经常有吃不饱饭的情况,就当接济一下穷人,说到底人家也是出了力的。
顾明春最近一直住在顾大娘家,顾大娘虽然让她住下了,但平时经常骂她,说她没出息,嫁出去了还要娘家妈养。顾明春如今也没了脾气,她在顾大娘面前的气势也矮了一截,如果顾大娘真的把她扫地出门,她就再也没有地方去了。
顾明春的女儿豆豆已经一岁多了,还没有断奶,正好现在承山大队修路,顾明春就把女儿背回窦家,让窦母照看着,她回娘家这边来住一段时间,这样方便断奶。
顾明春回来之后就和顾大娘一起去修路,那顾明春是个没做过多少重活的,大家都要用锄头把一块块的半大石头捶碎,每四个人一组,一小堆就是四十个工分,到时候大家就凭这个工分拿工资。
顾明春和顾大娘都想和那些比较得力的壮汉一起砸,不过她们想得美,那些得力的也要挑人,像顾明春这种他们自然也不乐意和她组队,到时候所有的活都是自己做,结果工分还被他们分走。
李大娘在一旁看着热闹,就对记工分的裴小红说道:“裴主任,顾明春来了,就让他们一家人组成一个小队,大家都是家庭组队,这样方便一家人互帮互助。”
李大娘说的一家人就是指顾大娘、顾老二、顾明春和顾小军,顾小军翻过年就马上要满十二岁了,这个年代的穷人家的孩子当家都比较早,有不少十三四岁就当家了,要是再早一些年,十三四岁就可以嫁娶,那都是老一辈人的想法。不过翻过十岁的小孩很少还能偷懒玩耍。这次修路,何太婆的孙子何江也是十四岁左右,李大娘的孙子李军和顾小军同岁,这几个孩子都在修路的行列中。
顾小军脑子不行,过来其实只是充数的,顾老二也没有指望他能做多少活,只是混口饭吃而已。夏金桂和顾小伟就照顾家里,喂猪喂鸡鸭、以及打理家里那几份自留地等。
顾小伟原本也想去修路混饭吃,不过夏金桂现在很宝贝这个没有变傻的儿子,舍不得让他去那些苦力活,也一心想培养一个读书人。
燕丽以前那么穷苦,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还差点被黑心的叔叔婶婶卖给山里的糟老头,再看看人家现在的样子,人长得比以前漂亮了,随时都神采奕奕的,身上还有一股子知识分子的气场。
燕丽放假之后便到裴静姝这边来帮忙,今年承山大队修公路,裴静姝这边的人手又不够,队里派了几个炊事员过来帮忙。纵使这样,每天要做那么多人的吃食,还是很吃力。有了燕丽的帮衬,裴静姝也轻松许多。
而在修路的现场,李大娘的话说出口之后,顾老二脸色就有些不悦,倒也不是他不认顾大娘这个亲妈,而是顾大娘还带着一个顾明春。顾小军会有今天,顾明春要负一半的责任。
如果当初顾明春没有威胁两个小孩,让顾小军隐瞒病情的原因,顾小军也不至于被烧傻。
</div>
</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