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每一根羽毛都要换成钱(2 / 2)

加入书签

鲸鱼骨轻软而富有弹性,做成折叠式伞盖,一定比木头制作的伞盖时尚。

这里是海产品处理厂。按赵武的规化,此处不远是深入海中的防波堤与码头。渔民们捕捞归来,可以利用码头上吊的巨大滑轮架,将捕捞物从船舱里吊上岸,然后用独轮车运送捕获物,一路沿着硬化的路面,推送到这个巨型的、用水泥铺成的作业场,进行再加工。

运到这里的鱼常要经过剥鳞开膛,然后一条条的码放整齐,再运到后方进行清水冲洗,再采用腌渍、烟熏等种种手法处理,做成可以长期储存的食品,运往内地销售。

大灾过后的晋国,正是靠着巨量的海产品,“粗茶淡饭”地挨过了人口扩张期。

这座巨大的鱼类处理厂也带来了巨量的垃圾,如今,处理厂周围全是丢弃的鱼鳞与鱼的内脏,很多垃圾经过发酵,发出一种难闻的臭味,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在海风强烈的吹拂下,臭味也让人站不住脚。

赵武刚才关于鲸鱼骨的建议,已经让人感慨其新意,但这还没有完,赵武继续说:“我听说鱼鳞可以熬制成骨胶,再经过烘干,成为骨胶粉,这种骨胶粉是止血的好药,如果士兵的外伤经过烈酒清洗,涂上这种骨胶粉,伤口可以迅速止血、愈合……

鱼的内脏可以用来当作肥料,使农田肥沃起来。此外,最珍贵的是鲸鱼的胃,鲸鱼胃内的未消化物,经过发酵就是一种昂贵的香料:龙蜒香。传说这种龙蜒香是龙的唾液滴入大海而形成,我不知道这种传说是否属实,但你们可以把鲸鱼胃内的粘液单独取出来,浸泡在海水里,然后密封进入瓷罐,进行发酵处理……成不成的,一两年后再看看。”

一名随行的小贵族满脸微笑,低声自语:“见识了,见识了,果然是把生意做到羽毛上的人,如今连鱼鳞都能做药,鱼肠都能肥田,简直……让人佩服的无话可说。”

这个人感慨期间,那群小领主拼命的眨巴着眼睛,嘴唇蠕动,背诵着赵武的话。侯晋马上用目光瞪着他的儿子,看他的儿子奋笔在衣襟上书写,等儿子放下笔来,冲父亲点点头,侯晋马上拍马屁:“主上当初说‘以海为田’,我只以为可以从海中捕捞数不清的肉食,现在看来,大海之富裕,远远超过农田啊。哦,它的出产,似乎也比农田出产多。”

赵武转过身来,询问说:“我们的农田收成怎么样?”

侯晋摇摇脑袋:“本地农田的收成不太理想,靠近海边的土地,土壤都盐分大,种下去粮食,远没有甲氏的亩产量高……不知道主上说用鱼的内脏肥田之后,是否有所改善。”

看到赵武皱起了眉头,侯晋马上又说:“主上放心,虽然此地农田产量不高,但因为有充足的肉食供应,各领主仓中的粮食足够,我们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万人的战争。”

赵武摇摇头:“用不了一万人,可能最多只有七千人,但我们粮食的消耗可能比三万人还要多,因为这七千人,每人要配备两匹马。”

赵武的话立刻引起了小领主们的注意,如今赵武百战百胜的名声已经深入人心了,在棘蒲之战中,代人用人海战术都没能踏进赵武的营寨,连续三天的森林大火都没能逼退赵武半步,所以晋国国内对自己的元帅,信心高度膨胀。

赵武这话等于战功,在场的小领主们虽然来自各国,但有便宜不放过的通性都存在,稍稍停顿一下后,他们不敢跟赵武直接交涉,便围拢在侯晋周围,冲侯晋递眼色:“如果开春动手的话,我领内能出五十名武士。”

“十名!”又有一位小领主伸着巴掌来回反复了一下:“我出的武士数量少,但可以提供一百名辎重人员。”

身后一片窃窃私语,侯晋用目光示意儿子接过这活儿,自己紧随在赵武身后,继续说:“三公子多会儿回来?我听说他带的侍从去迎接莒国国君?”

赵武点点头:“孩子大了,总要学会处理一点政务。”

侯晋暗自翻了个白眼:还政务呢,分明是三公子贪玩,领着一群人打猎去了,这也叫政务?

“‘以海为田’之后,我们要‘以海为路’。棘蒲之战结束后,我军战马损失比较多,冬天了,又不能从本国运送战马回来,我要求你的商船沿海边驶向齐国,尽量从齐国购买战马。”

侯晋摇摇头:“主上,这项任务可远比捕鲸艰巨——我们的船队曾经驶向齐国,但齐国的海边非常荒凉,齐国人没有学会用石块建造坚固的石屋的技术,他们的房子多数是木屋或者茅草屋,而海边每年都有一个月时间狂风不止,大风让人站不住脚,离海稍近一点的屋子,屋顶会被海风吹去。

所以,齐国境内海边很少有人居住。我们的船队好不容易靠岸,向内陆走一天都发现不了人烟……根本无法与齐人交易。”

侯晋说的是每年的台风季节,因为台风季节的大风,这时候,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选择在海边居住。

“哦,怪不得齐国容忍了越国人在琅琊建造城市……那么,他们会不会继续容忍我们晋人,沿海修建城堡呢?你的渔民捕鱼,万一被风浪吹散,总要在附近寻找几个补给点吧,我允许你去齐国临海地区,修建定居点。”

稍停,赵武别有意味的说:“你有好几个儿子,小儿子总要出来谋生的,如果小儿子在外面开辟了领地,我不吝啬封土的赏赐。”

侯晋精神一振:“那么,我就需要更多的石灰配额,如今光是建海边码头与盐场,我的石灰都不够,请主上多给我们分配一点石灰。”

“明年吧,明年我们将派出人手,在代国寻找新的矿点,以便就近支援你们的开发……”

接下来,赵武在海边度过了一个独特的新年,为了讨好自己的大领主,当地的小领主们竭力去海中搜罗各种奇珍异宝,搜罗出来的各种海产品,许多连他们自己都不认识,等呈现给赵武之后,赵武却能马上说出它的名称,并琢磨出相应的吃法。

陪伴赵武过年的东津领主们这次可算开了眼界,形状各异的海产品被琢磨出各种花样,采用各种烹饪方法制作出千余种美味,以至于这个新年,在多年后仍让人念念不忘,他们最喜欢说的是:“光是每盘子尝一口,最后都能撑的让人抬出去,可算长见识了。”

随即,新年过后,海边冒出各种各样的餐馆,每个餐馆都号称掌握了两三样招牌菜,这些餐馆遍布东津所有的大街小巷,据说,挨个餐馆吃一顿,尝遍了此处的菜肴,需要花整整一年的时间。

新年过后,海产品的销售旺盛起来,船夫们迸发出高涨的积极性,现在他们渔网里任何物品都不是无用之物,送到岸上,虽然价钱不一,但都能卖出点钱来。

正月初五,莒国国君在这样的气氛下抵达东津,他进门的时候,正听到赵武跟侯晋闲聊:“你说你每年都记录这里的气候,这种细心的态度很不错,但方法错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