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1 / 2)
“说不过你,读书人说话一套一套儿的。”
宋玉安的计划是,常年都要有水果出来。一年熟的先不理会,把樱桃,桃子,李子,梨树,苹果这些要三年挂过的先种下去。
第54章
这些苗得趁着清明节以前赶紧种下去,成活率才高。
地里种的最多是桃树,一来桃树苗好育,他前世培育得最多的也就是桃树,一共有九个品种都是他自己培育出来的,早桃晚桃,从阳春三月到九月,一直都有桃子卖。还能酿些桃花酒,他空间里有好几个方子呢。
至于梨树,这边有一种叫棠梨的植物,随处可见,宋玉安不打算浪费地去种植,就在他买下来的板栗园边上就有许多棠梨,他打算过两天就折了枝去嫁接。
那些都是老棠梨树,根深树壮,一旦嫁接活了,那长起来可不是新树能比的,说不准嫁接后今年就能挂果。
再就是葡萄,这也是目前成本最高的,因为这是短藤葡萄,所以葡萄地里要立水泥柱,拉铁丝网。
苗种下去以后,还得去批水泥和铁丝的条子,买回来做柱子。两个月之内得立起来把铁丝网拉好,不然葡萄藤可就满地乱爬了。
葡萄卖不完可以酿酒,所以宋玉安种的也不少。
剩下的樱桃杨梅苹果什么的,数量就不多了,一个是苗少,另一个呢,目前也没有那么多地。
他还得拿出一部分地来育苗呢。独木难以成林,宋玉安包地又能包多少,想要发展成为种植大县,最后还是需要群众的力量。
可农民们饿肚子饿怕了,你就算和他说的天花乱坠,他也不会同意把地拿出来种果树。
只有种出成果以后,他们看到了切切实实的利益,才会相信,这件事真的可行。
宋玉安这一片地,说到底还是和那几百亩玉米一样,是拿出来做展览的。
但也不少了,宋玉安看了一眼在地里忙活的叶家众人,他果然是有福气好,找到了一个这么好的岳丈。
别看叶家人天天都来帮忙,但其实除了叶红军叶宝珠,其他人心里没几个支持宋玉安的,都觉得他是在瞎胡闹。
但家里一直是叶卫军在做主,而且叶保国这两年也习惯了听宋玉安的话,所以叶家二房的地都拿了出来跟着宋玉安种果树。田则留着种植水稻。
康彩萍身体不好,三婶和三叔已经决定,等宝珠回来以后,他们会继续留在京城帮三哥照顾孩子。宋玉安直接把京大附近的小院子过户到了三叔名下。
三叔就把他们一家分到的包产地和山头都给了宋玉安,老爷子怕以后万一出个不孝儿孙,还主动签了五十年的合约。
至于叶家大房,大伯和大伯母这种情况哪里是能种地的,宋玉安答应每个月按月给钱以后,大伯母就爽快的答应把家里的地拿出来。
分地的时候都是按本家宗族来划分大片的,也就是说,宋玉安的这些地是连在一起的,这样也省了他许多力气。
第一批育出来的果苗都种下去了,起码要长一年,才能锯了嫁接,这是长久的投入,但以后的利润是可观的。生活渐渐富裕以后,人们都喜欢吃点水果零食。
而这个时候国家交通不方面,南北的水果流通不多,几乎都是水果罐头。这是九十年代最受欢迎的年节礼,宋玉安打算两年之内,在夏县建一个罐头厂。
上次日本人的事情提醒了他,地方官员想要搞政绩,夏县就不可能不设厂,以如让外面的人来弄些乱七八糟会污染的厂子,不如自己来发展。
他在夏县找了个跑腿的,专门帮他打听哪里有地卖,合适的他都买了下来攒着,留着以后开厂开店。为了买这些,他收集的黄金都出手了一部分。
果树种下去以后,宋玉安开始找关系找人来打井,这是海拔高的旱地,一般的水井肯定不行,旱灾的时候扛不住。到那时候再去找,人地质队的忙着政府抗旱救灾,怕都没有时间理你。
前世他就知道一个浙江老板,去云省包了上千亩地种葡萄,一开始就是抱着侥幸心理,想着上游有水库,舍不得花钱打井。
头一年还好,风调雨顺,结果第二年六七个月滴雨未下。水库里的水要紧着村民生活用水,连田里的水稻都顾不上了,哪里还有水给他灌溉葡萄。
政府宣传抗旱救灾以后,地质队的同志们都去村寨里打井了,这种要命的时候花钱都没用。
最后那一批葡萄全部旱死在地里,因为苗是宋玉安新研究的品种,就是他现在种的这种,所以这事他有印象。
宋玉安是一个喜欢未雨绸缪的人,断不会把自己逼到那个份上去。
好在他一打就是十几口,活儿不算太小,夏县这边的地质队也接了,只是这种深井用的都是抽水机,电暂时是通不过来的,烧油的油量大。
宋玉安干脆又请村民挖了几个大蓄水池,蓄水池抽满了水以后,半密封起来,平时就请工人来浇水,等池子干了,再从井里抽水出来,等真到了干旱年,才是这些水井发挥作用的时候。
“安子啊,咱这摊子会不会太大了些。”
买地,买山,买果园,盖学校,打井,地里的工人钱,见钱一笔一笔的花出去,连叶卫军都有些担心了。
“别担心爸,学校那边的钱是我一早就存好的。至于地里,现在花钱最多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这也不是没进项,前几天何耀宗还和我说,玉安1号的奖金快申请下来了。
还有咱们的养殖场,这个四哥知道,这些都已经开始有收益,而且接下来,我和杨教授准备研究点其他东西。”
“对对,爸,您别看这只是养鸡养鸭的,我现在才知道,兔子这东西真tnnd挣钱,几个月一批,能卖肉还能卖毛。安子给的那个烟熏兔的方子是真不错,就没有卖不掉的。”
叶建国前两年过的挺苦逼的,没孩子,兄弟们当兵的当兵,上大学的上大学,连二哥都在村里做官,整个老叶家,好像就只剩他一个不成器的。
当然他自个儿是没这个觉悟的,他自小就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一直觉得现在的日子除了没个孩子以外,也挺舒坦的。而孩子这事他虽然着急,但是医生说了两人身体都没问题,他能有啥办法。
只是村里头的那些大婶哦,见天儿的说闲话,把他直接说成了靠兄弟养着的废物点心,还是断子绝孙那种。
就算他是不在意别人说什么的性格,那也是生气的。当然,不是生自己人的气,是气那些说闲话的。
养殖场开起来以后,宋玉安交给他们夫妻打理,一开始没啥收入他还嘀咕妹夫怕是要亏本。后来兔子一批批的开始繁殖,越来越多,圈里都装不下它们了。
宋玉安一看,既然装不下就卖呗,也不拉上市场,把村里年纪大了闲着的老屠夫找来,又找了两个小工来杀兔子。
叶建国夫妻则拿着宋玉安给的一张熏兔方子在他的指导下做熏兔。那熏兔叶建国自然是吃过的,一个字,香!
一只只熏兔做出来,宋玉安直接开车往外拉,说是市里价格高,拉市里卖去了。
后来抱窝养大了的小公鸡多了,又加上熏鸡,每次都是攒够一批,杀了熏完,宋玉安拉出去第二天就能拿着钱回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