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2 / 2)
林志先忍了忍自己的脾气,温声温气向宋家女说道:“咱们同床共枕也有好几个月,以后你还得为我绵延子嗣,我是你的夫君,一荣俱荣,能不能帮个忙,宋家出些银两把赵家的银子还回去,以后你们宋家的银两我再慢慢地还。”
宋氏面露难色,“大人,宋家这几个月以来掏了不少银子,这会儿再去向娘家求要银两,恐怕是拿不到了,赵家的银两咱们花了就花了,您是大人,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没有人知道的,咱们以后别再收授银两不就好了,大人,您说呢?”
看来用软的是不成了,林志先颓废的坐倒在石凳上,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宋赵两家的生意便在林志先的庇护之下做得顺风顺水,虽不能一举做入岭南,却在这零陵郡里头以及周边几郡,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了。
不少商贾遇着事儿,寻路无门的,只要去找宋赵两家,利益足够的动人,这事儿都能摆平,宋赵两家收授的利益只付其中小小部分给林志先,林志先就得把两人的事给摆平了。
毕成良却是忧心重重的,什么时候一向清高的大人变成了这样,于是他打算辞官回乡隐居,不再给人做师爷。
林志先再三挽留无果,只好应了毕成良的话,放他回去。
后毕成良回到梅花镇,没想遭到赵家人的报复,梅花镇里本就有赵家的人把控,当真防不胜防。毕成良无法,带着妻儿来到了十里坡定居,只有这儿是苏秀才的地方,没有人敢动,却也使毕成良一家着实窘迫。
乔宝莹得知县里头的师爷毕成良居然带着妻儿来到了十里坡,不过却生活过得清贫,看到这位正直的师爷,她有心相帮,便叫莫氏去问毕家娘子,若是愿意来酱坊里做管事,将也是家里头的一份收入。
十里坡的夫子搬镇上去了,如今十里坡的村民慢慢地有了余钱,便有心想把底下的孩子送去读书,皆因苏家一门两秀才给了大家伙希望。
可是要送孩子去学堂,再近的夫子也得走到百溪镇去,孩子又小,独自去却有些不安全,家里派人送又耽误了一个人的功夫,正好这个时候毕成良搬来十里坡开了个小私塾,被村里人敬仰,一口气便收了五个学生。
毕成良可是举人出身,是然如今年近五十,再去赶考显然不可能,比秀才做夫子的却是要名声好。
毕成良的妻子齐氏,还是愿意去乔宝莹的酱坊的,她识字,懂算数,乔宝莹觉得要这样的人帮着管理酱坊也是曲了才,但她内心还是有点私心的,将来她若是离开林源县的话,整个林源县的数目都由她来管着,乔六抓大头,这样乔六也有一个得力的助手。
不知为何,乔宝莹总有一种感觉,自苏辰拜了成阳先生为师后,她越发的肯定,将来苏辰一定会有出息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齐氏来了,第一天来便把十里坡的账目理清,第二日便被乔宝莹派去刘家村照看,乔宝莹没想齐氏如此有才,便决定不以工钱的形式,而是以分红的形式,便给了齐氏一成的红利,每季度结一次,齐氏一听,当即激动起来,恐怕连她也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还能赚这么多银子。
毕成良给林志先做师爷的时候,薪俸很少,刚好只够养活家里人,但怎么说都比在桃花镇的时候强,虽然在桃花镇的时候毕成良也开私塾,但那边夫子多,收的学生不多后,家里开支便不够了。
毕成良年轻的时候一直赶考,怠慢了齐氏,导致两人只生子一个独子,然而毕成良还希望自家儿子也能走上科举之路,父子一起赶考的,没想到儿子却不知道在哪儿学了功夫,从了武而不学文没把毕成良给气死。
后来管不住了,毕成良也只好死心。
自毕成良的儿子毕浩来了十里坡后,乔宝莹从邵南那儿听到毕浩会行猎,每日上山必能猎到猎物,且不是小兔子之类的,多是野猪之类大型猎物,便是邵南上山遇上野猪,也不敢贸然行事,多会潜伏数目,了解了那畜牲的行踪,再做了周密的陷阱才敢行动,可毕浩却是不同,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敢直接对付野猪。
乔宝莹听后觉得这毕浩可不简单,指不定会点功夫,不过她也没有往深里想。如今有齐氏帮着她去刘家村,乔宝莹便安心守在十里坡这边与乔六做酱头。
村里传来朗朗读书声,似乎自从这私塾办好后,整个村里的人都带着一脸的希望。
苏辰但凡有休息,必会去寻毕成良,自然很欢迎他来十里坡的,毕成良是个老举人了,学识丰富,苏辰与他亦师亦友的交谈,倒也学到不少东西。
特别是在赶考上的经验,着实令苏辰眼前一亮,先前还在缎练自己的毅力与定力,显然这些还不够,考生不但要有耐寒耐饿的身体,还得有过人的自觉,比如不受外界影响。
在这赶考上的经验来说,毕成良是经验最丰富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