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攻讦(1 / 2)
站在博物馆内部公告牌面前的李磊,心情犹如跌入深渊一般,充满了深深的无力感以及愤怒!恨不得毁灭这个该死的人情社会国度!
本来他以为在大学期间跟着导师跑前跑后,也算是见多了社会人情世故,心里多少也看开了一些。然而等他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尤其是在自己身边的时候,他发现他的心理远没有他想象的强大。
“省级一等奖?国家百篇论文优秀奖?国际优秀论文提名奖?呵呵……”一连串代表着学术认可的奖项在李磊的口中念出,只是声音却充满了嘲讽!
这荣获诸多殊荣的论文,不是别人,正是李磊的导师许老板的论文。
按理说,许老板论文获得诸多殊荣,他们这些做学生的,自然也应该与有荣焉。
实际上,李磊等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并提供不少有力数据的实习生们,在导师论文大放异彩之后,地位确实有所提高。馆里其他人听到他们是许研究员的学生,哪个不是客气有加?
据小道消息说,他们这批实习员已经成了抢手货,不少研究员都想把他们挖走,挖过去充实自己的科研团队!只不过许老师一直不放人而已。
实际上,在研究界有一个公认的规律,那就是那些做出丰功伟绩的科学家,其科研结果多半都是在年轻力壮二十至三四十岁时研究完成的。这么说虽然有点以偏概全之感,但是纵观历史大数据,诸如牛顿、特斯拉、达芬奇却多是如此。
其实这点也很容易理解。
科学研究创新不是知识积累,诚然知识积累很重要、非常重要,但是充满活力的年轻躯体所带来的灵感与创造力其实更为重要!你能指望一个分析分析数据都能睡着的老头子能有什么灵光乍现?就算有了灵光乍现,又能多少精力支撑他通宵无数日夜钻研攻克?
所以真正厉害的科研研究团队,其年轻人占比都非常大。
回归正题,津边博物馆一直籍籍无名的许副研究员,之间声名鹊起,诚然给许副研究员带来极高的声誉,但是在内部许副研究员的实习生们也火了。谁不知道,这里面的功劳至少有一半归属于这些人?
这其实也算是我华夏特色文化:导师拿课题,学生来研究,名利归导师,学生嘛,运气好的分点钱,运气不好给你毕业证就算不错了。
所以许副研究员吃肉,李磊等实习生跟着喝汤,如果不出意外,李磊等人的大放异彩,必然会令其职业发展大为顺畅。到时候再熬个十年八载,爬上副研究员、研究员的位置,也就解放了。
到时候就是他们拿课题,招揽其他实习生给他们做研究,轮回许副研究员之路。
然而这在其他实习生眼中极为羡慕的事情,落在李磊等人心中却窝了一把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