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风格第二更(2 / 2)
他的案头工作让小白汗颜…
听他说了,半年的时间,他看完了安迪考夫曼所有在《周六夜现场》的表演记录,甚至还把当年的制作人约在了家里,好好聊了几个星期。
当然,他有这个条件,金凯瑞本身就是《周六夜现场》走出来的喜剧演员…
别以为好莱坞演员们不重视案头工作,丹尼·戴·刘易斯为了演好《林肯》研究了林肯的亲笔作品、人物传记和当代人对他的解读,最终才有了那个让人为止赞叹的角色。同样的,贝尔在演《金陵十三钗》前,贝尔花了两个月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以至于中途张一谋与其见面时,贝尔提的很多关于这个人物的问题,张一谋都回答不出来!
获益良多啊!
……
传记片,如果不是传奇伟人,可以稍微改一下,让它适应商业片的节奏。
原版的《月亮上的男人》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算不上拔尖,唯一的好处大概是金凯瑞再入手一尊金球奖最佳男演员,甚至没能拿到奥斯卡的提名!
大概是那一年的华纳兄弟把所有公关资源都推给到了《绿里奇迹》,至于《月亮上的男人》,票房太失败了!
彼时的金凯瑞可是2000万俱乐部,《月亮上的男人》总票房三千六百万,差点不够支付片酬…
而且那年的《美国丽人》实在太让人难以置信了,萨姆·门德斯凭着这部电影,处女作直接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
但是时代不同啊!
根据小白了解的信息来看,今年的电影市场很…很一般,除了美漫继续席卷票房,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电影作品。
这个要从好莱坞说起。
其实我们了解的好莱坞,应该是从八十年代开始!
现在一提这仨字儿,多半人已经不会拿它跟艺术联想到一块儿去了。久而久之波及到整个美国——美国电影也成了比欧洲电影低n个格调的流水线商品,牌面还不如亚非拉光亮!
其实美国电影生下来就跟欧苏不一样,欧洲电影最初都是精英才玩儿得动的东西,苏联一向政府把控,可以说是占尽了一切优质资源,春风得意如咱们的样板戏,可美国电影就民主太多了。
美国的主导力量就是推翻过殖民统治的底层人民,所以电影这种新生艺术跨过一片洋就成了流行文化,以劳苦大众的品位为本。
——那时都还没有什么好莱坞呢,美国电影就遭到欧洲影人的鄙视了!
因为一二战期间,欧洲精疲力竭,反映出的艺术作品也充满了悲观,显得更艺术一点,而珠光宝气发了横财的美国输出的东西相对娱乐性强很多,其实拍摄这些作品的也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只不过人家也挺自觉,从不自诩艺术家,而是叫专业娱乐家。
在此之前美国电影早已供不应求,亟待用一套规范化的制度提升效率——效率就是钱。
随之而来的标准化、可预测性都是必然的了,但最初,深知票房若想轰动还是重在风格、原创和胆识的监制始终有余力开辟出一条中间路线,给稀有才子自主的权利…
到了80年代,有一部影响非常深远的叫做《大白鲨》的电影,深远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它所引发的一系列现象让电影市场变得十分浅薄,一直浅薄到了现在…
90年代更夸张了,美国电影已经称霸全球,但同时科技进击发展,特效费、广告费和明星人力费都不知贵翻了几倍成本,电影界把钱投给片场基本就收不回来了,所以造片厂好莱坞的最重要任务就是赚钱!
本土化的东西因为文化代沟不好赚钱,而重特效、重情景,弱化人物和主题的东西全世界都能看懂——电影成了麦当劳。兼具赚钱功能和洗涤灵魂作用的电影越来越少,小金人相比之下也只是虚名,奥斯卡声誉能当饭吃!
那时候好莱坞的编剧地位最低权力最小,沦为高能写作机。人总是在贪欲和抱负中分裂,一个编剧说:“他们毁了你的故事,屠杀你的想法,出卖你的艺术,践踏你的自尊,你得到什么呢?一大笔财富。”
一直影响到今天!
随着漫威系列大赚特赚,一帮制片厂开始眼红了,于是漫改电影成为主流,真正意义上有深度的电影,每年就那么几部,为的就是颁奖季!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貌似只有《好莱坞往事》、《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还有《世界新闻》有点竞争力,但是金凯瑞没拿过奥斯卡啊!
而且他现在的形象很正面——战胜了抑郁症,重新回到荧幕上。
狮门已经制定好了一些类的冲奖计划,奥斯卡影帝几乎是板上钉钉了!
8月末,结束了《月亮上的男人》拍摄事宜,小白回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