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大宋祖训(2 / 2)

加入书签

为了增加百姓参军的热情,郭浩终于把《三国》拿了出来,但是不是后世那种,而是他融汇了诸多兵法,参考《三国志》的修改版。

大致的剧情没有变,细节有些出入,毕竟时间太久了,原著他也记不清了,不过整体故事还是十分精彩。

有了这本书,比起枯燥的兵法,将士们会更容易接受,只有理论联合实际,大宋的军事才会更强大。

对于郭浩的祖训,学子们是完全支持,不过还是有一些读书人,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原因是时局。

所谓时局,就是当前局面形式,如果大宋国力强大,这么做倒也没什么,可如果实力不足,这么做只会适得其反。

兵法中有一招叫以退为进,说的是退让隐忍,郭浩也承认有时候忍才能成大事,实际上他现在就在忍。

出于对历史的了解,他知道北方的游牧民族,未来都是中原的大敌,甚至会颠覆汉人的统治。

他知道海外的东瀛、高丽,都是一群养不熟的狼,不一定什么时候会咬你一口。

西北的土著,西南的外藩,这些不起眼的小部落,都是华夏民族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虽然也能迈过去,却也需要鲜血来铺垫。

所以他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壮大国力,和时间赛跑,尽量把华夏历史上落下的进度追上来。

这几年郭浩鼓励商业,督促耕种,发展科技,重视教育,提高军事,改革政治……

所有方面一起发展,着实不容易,他也是分身乏术,顾此不顾比,只得一样样来。

好在各项工作稳定展开,国内形式比较稳定,边境驻军都很忠诚,地方官员还算努力。

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他已经尽最大努力,去推动华夏的进步,接下来只有等待。

汴梁的人口普查工作接近尾声,汴梁城如今有两百万人口,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很少有这么多人!

如此庞大的统计,朝廷出动了上万人,历时三个月完成,这其中包括核查、登记、制作身份牌、发放等工作。

因为第一次检查比较细,所以用的时间比较长,日后新生儿都需要登记,工作也就简单一些。

兴隆客栈内,萧绰拿着一张临时身份牌,思考着要不要联系辽国朝廷也这么做。

因为经过这一次核查,真的发现了不少可疑人员,但是没有证据,宋廷索性直接驱逐出开封,让他们去老家“开证明”。

这些可疑人员中,要么是不愿意透露身份的,这样的人一般都不是好人。要么就是身份有问题,需要证明。

而萧绰的身份也得到了质疑,让她三日内离京,返乡拿到证明再回来,否则就要按照细作论处。

所以萧绰不得不离开汴梁,而她的身份也没法核实,因为她营造的一切都是假的。

所以郭浩这一手,基本上清理了汴梁内的细作,除非是那种叛国潜伏的,本身就是宋人,否则根本无处躲藏。

当然这群人里也有可能是无辜的,但是从国家的角度上看,这种问题就是宁杀错勿放过。

况且郭浩又没有做的太绝,给他们机会“证明”自己,只要真的没问题,回来什么都不影响,没有路费还可以给点路费。

就这样,开封府清理了一批可疑人员,在丐帮的监视下,想浑水摸鱼是不可能的。

汴梁城外,萧绰回头望了望汴梁城,她此时已经知道郭浩就是宋帝,可是她再也没有机会见到郭浩。

这次离开,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回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她已经在大宋呆了五个月,耶律贤的身体已无大碍,而她更是进一步了解了大宋。

“关月、郭浩、宋帝……你不会想到,你想要找的人,就在这里,现在正要离开。

谢谢你帮我治好了贤哥哥,我萧绰记住你了,如果将来汴梁城破,我会饶你一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