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2 / 2)
渣爹要面子。
当着众人的面拦截儿子书信?
压根不可能。
当然,桓大司马可以背地行事,但桓容信上的确没写什么秘密,就算是截去也没用。
“让忠仆禀报阿母,说我已知庾始彦下落,请她派人看住庾氏在青溪里的宅院,如果有人暗中潜入,务必拦截下来。”
“诺!”
书信只是幌子,忠仆的口信才是重中之重。
郗刺使在信中告知桓容,庾希暂时不能杀,也不能泄露出消息,让人知晓他藏在京口。
至于原因,郗刺使没有明言,只在信件末尾暗示桓容,庾希当初盗取的京口军需,远远超过朝廷追究的数量。其中有数十箱黄金始终未能追回,极可能被庾氏兄弟藏了起来。
庾希敢找上郗愔,这批黄金就是依仗。
可他错估了郗愔的为人。
自从被郗超坑过一回,郗刺使痛定思痛,就此和清风朗月无缘。遇上脑袋被门夹过的这位,不趁机捞一把都难。
桓容看过书信,隐约间回忆起,历史中,桓大司马要灭掉庾氏,庾希曾带着兄弟和侄子造反。
如果手里没有钱,哪来的资本招兵买马?
郗刺使的意图很明显,他将人扣下,封锁消息,同时派人监视北伐军中的武沈,确保他不会向别人——尤其是桓大司马透露庾希的去向。
桓容要做的也很简单,联系南康公主,注意建康动向,尽快找到线索,寻到金子后大家平分。
庾希今后命运如何,桓容并不关心。
无论郗刺使背后有什么打算,总之一句话,送上门的金子不要白不要。
想明白之后,桓容迅速写成书信,只等抵达兖州,立即派人送出。
不料想,车队刚刚抵达目的地,尚未扎营休整,就迎来一个不速之客。
“阿弟,日久不见,一向可好?”
桓熙策马走到近前,高高坐在马上,看着刚下武车的桓容,眼中是藏不住的得意。
“我奉命领前锋右军,现调盐渎步卒五百,役夫三百,入军中听命。”
桓容沉下表情,狠狠磨着后槽牙,才没有当场发怒。
出发之前,他就料到会有这种情况。只是没想到,人刚刚兖州,调兵令就下来了。
不过,以渣爹的性格,面子总要做一做吧,至于这么急不可耐?而且,一次征调全部的步卒和役夫实在说不过去,压根没有这样的规矩!
越想越觉得奇怪,看着得意洋洋的桓熙,桓容眯起双眼,脑中灵光一闪,嘴角掀起一抹冷笑。
第六十六章 冲突
八王之乱后,司马睿渡江建立东晋,为安置北方士族并大量收拢流民,在南地陆续设立侨州、侨郡、侨县。
五万大军汇集的兖州,同幽州、青州比邻,大部分在后世的江苏境内。
虽然名为州,所占面积不及汉时一郡,说是大些的县都不为过。几万大军陆续抵达,城内人喧马嘶,实在安置不下,后来者只能在城外驻扎。
桓容官居六品,身为千户县的县令,在诸州刺使跟前压根不够看。但他亲爹是桓温,亲娘是南康公主,又有郗刺使明里暗里照拂,即便私兵不多,实力不强,仍可算作一方“诸侯”,众人皆不敢小觑。
随着“水煮活人”的事情散播开来,桓容的凶名被更多人知晓。
甭管命令是不是他下的,几个骗子下锅确是实情。
想想桓大司马早年只身闯入仇家灵堂,力斩仇家之子,众人更是不敢轻易犯险。不是脑袋进水想找不自在,谁会主动招惹这样的凶神恶煞。
善名未必有用,凶名反能提供便利,也算是乱世中的奇景。
桓容一行抵达兖州之后,没有遇到任何为难,全部被安排在城内。
几百米的长街,背靠破损的民居,粮车排成长列,中间以木板相连,随着役夫挥汗如雨,一座简易的防护墙渐露雏形。
居于此的流民多被征役,留下的老弱均移到城南。
桓容一行独占整条街道,不用和旁人挤占地盘,原本是件开心的事。结果桓熙突然露面,趾高气扬的要人,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半点不将桓容放在眼里。
这且不算,见到堆在粮车上稻谷,桓熙眼中闪过贪婪,再次提出要求,步卒役夫之外,军粮全部调走。
“阿弟初临战场,怕是不晓得,粮秣皆由军中调配发放,无需随军携带。”
听闻此言,桓容冷笑更甚。
敢情这位不只当他是软柿子,想捏就捏,更当他是个傻子!带着几十个人就想调走全部步卒役夫,还打起军粮的主意,这人到底长没长脑子?
“阿兄,”压下胸中怒气,桓容上前半步,开口道,“既是调兵,可有军令?”
“自然。”桓熙有备而来,当即自怀中取出一卷竹简,也不下马,居高俯视桓容,满眼的轻蔑挑衅。
待桓容伸手去接,桓熙故意提前松手,任由竹简掉落地上,更趁机喝斥:“阿弟!你这是不满军令?!”
喝斥声未落,骏马忽然前蹄,就要踹到桓容身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