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宁远争议上(1 / 2)

加入书签

崇祯十四年七月,入援大军过了山海关,进入辽东广宁前屯卫地界。

走在这块土地上,一般荒芜苍凉的感觉迎面而来,内中还有难以言说的悲壮豪情。自万历年起,多少雄军来到此处?他们前仆后继,不断倒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尸骸,就埋骨于此。

苍凉神秘的辽东地区,祖辈在这里演绎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这片苍凉的大地啊,流了太多忠义将士的血。

辽东,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不过那只是在辽中,不是这块狭长的辽西山地。而且冷冰河时期,也无所谓黑土地,怪不得清国占据辽东大片土地,也无法养活自己的国民,不得不接连入关劫掠。

一进入辽东,给王斗印象最深的,就是此地墩台之多,辽西丘陵山地起伏,建立烟墩优势得天独厚。

辽东镇火路墩的修筑,在大明九边各镇也是居于首位,名副其实的三里一墩,五里一台。而在宣府镇各处,只是五里一墩,十里一台。不过到了现在,许多墩台都荒废了,只余一些残基在此。

荒废,又是王斗的印象,境内各处堡地,大多破烂,官道残破,真不知道每年庞大的辽饷到哪去了。

看看身旁各人,也是愤愤不平,王朴嘀咕道:“山海关、宁前一年粮饷几百万,就剩下这些破烂的城池?听说辽东现在只余八大堡?去。要是给我们宣大军……咳。给蓟镇各处分一点,贼奴也不会常常从蓟镇,宣镇边墙破口而入。”

神机营前营副将符应崇附合道:“就是,国朝大部分粮饷扔在这,还是挡不住贼奴从别处入口,有什么用?九边应该一视同仁才对,要从全局入手,不能太偏心。”

一路行军来,符应崇与王朴打得一片,二人都觉对方脾气甚合自己口胃。早己兄弟相称,差点就斩鸡头,烧黄纸了。作为神机营的将官,九边各地。关自己何事?不过附合下,又不损失什么,还白得一人情,符应崇精明,最善钻营,哪又不知?

果然王朴听到,嘀嗒得更起劲。

对二人的嘀咕,监军张若麒听到,只当不知。

辽东问题,其实不是简单的偏心问题。而是内中有极为复杂的政治及利益考量在内,便是张若麒及兵部各人,每年从中分润多少好处?辽饷,他也是支持的。

余镇将官虽然抱怨不平,不过辽东各将嗓门同样大,他们道:“贼奴几次破口,都非从辽西进,可见辽西的将士们,守土是得力的。各镇要找找自己原因,不要老是抱怨浴血奋战的辽镇将士们。免得众忠勇将士心寒!”

王斗也认为关宁防线,消耗的国力财富与它的效用不成正比。

符应崇有一点说得对,财政粮饷的运用,应该从全局入手,而不是偏心一处。清兵虽然不能从辽镇入口。但从余镇破口,这设立的防线。又有何用?九边,应该是一个整体。

不过辽饷,就与士绅纳粮一样,是一个庞大的势力及利益问题,现在也不是王斗可以撼动的。

对王朴的抱怨,他只是听听而己。

东协总兵曹变蛟,前屯卫总兵王廷臣也听到王朴的话,二人久在辽东,自然明白其中关窍,曹变蛟叹道:“王将军,这内中之事太复杂了,你还是……”

他摇了摇头,不语。

王朴一惊,也闭口不言。

他为人聪明,哪又不知内中关系?自己之语传出去,传到有心人耳中,怕到时怎么死都不知道,还是罢了。

此后一路行军无话,对入援大军的到来,不论前屯卫官将,还是宁远卫官将,都表示降重的欢迎。所到之处,锣鼓喧天,军户军士列队欢呼,充分表示了辽东人民的热情。

浩浩荡荡的援军到来,所到之处,如强心针一般,让辽东各地明军,对将要来临的战事,都充满信心。

崇祯十四年七月十七日,申时。

宁远城外城,南门的永清门,城楼上的守军,首先发现一些明军夜不收出现在自己眼帘。

他们策在马上,远在数里之外,静静打量自家城池,慢慢的,他们身后的骑兵与夜不收越来越多,都如先前将士那样往己家城池张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