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第53章 乐经(1 / 2)

加入书签

“这些?......”蔡国运、吴国瑞也惊声呼叫了起来。

一卷竹简被摊开放在桌子上。

竹简由上百片长约二尺多,宽约2指的竹片编缀而成,每片竹片写字一行,字是大篆,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

字非常美观独到,温润、华贵、空灵,用笔干净利落,不用勾连和牵丝,这让人联想到弘一超然物外的行楷书法。

郭敬昌在杂项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曾系统学习过大篆。

郭敬昌将桌上的竹简拿在手中,逐字逐句翻译出来,”谓天宫夹钟阴声,其相生从阳数,其阳无射。无射上生中吕,中吕与地宫同位,不用中吕上生黄钟,黄钟下生林钟,林钟地宫,.......”

“这是《乐经》。”郭敬昌还没将竹简的内容念完,蔡国运已经大声惊呼起来,因为太过激动,声音都有些颤抖了。接着转头对陈锐急切地问道,“陈先生,这些竹简都是真的?与这一卷竹简同属同一部书的竹简还有吗?”

蔡国运连续问了陈锐两个问题,语速极快,可想而知,他此刻心里的激动。

陈锐点了点头,说道,“这些竹简都是真的,在与这一卷竹简同属同一部书的一共有305卷。”

说完,陈锐指着一张条案上摆放整齐的305卷竹简对蔡国运说道,“这些竹简都是。”

战国至魏晋时代,古人的书写材料是竹简,用削制成的狭长竹片编缀成册。由于,在一片竹简上写不了多少字,一部书的简牍往往要装了好几车子。

古代人说的‘学富五车’,说的是念的书超过五部车子装的简牍。

《乐经》由305卷竹简写成,差不多可以装四、五车了。

闻言,蔡国运不顾失态地快步走到条案前,拿起一卷竹简,摊开,低头看了一会,随后抬起头来,双目圆瞪,脸上露出不可思议地表情,震惊地说道,“这些全部都是,没想到在这里能看到传承有秩的《乐经》全篇。”

要知道,先秦学术传统久远、深厚,先秦学术在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其中就有《乐经》,《乐经>是比《周易》、《春秋》还重要的学术。

后来的四书五经,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什么没有《乐经》呢,是因为《乐经》亡佚了。

《乐经》毁于秦火,秦火之后,《乐经》已不流传了,乐官只能演奏而不能讲出理论。

在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就说,“古者以《易》《书》《诗》《礼》《乐》《春秋》为《六经》,至秦燔书,《乐经》亡,今以《易》《书》《诗》《礼》《春秋》为五经。

南朝沈约在《宋书.乐志》里也说:“及秦焚典籍,《乐经》用亡,汉兴,乐家有制氏,但能记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