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朱耷的最后一幅画(1 / 2)
“少圆水白奇,这是朱耷的用笔特点,这幅画用墨少,留白多,水量的控制非常自然,干渍过渡完美,整体的艺术风格已经很成熟了。应该是朱耷晚期的作品。而且你们看这张画心纸。”
柳传丰指着揭开的画心纸,说。
“纸张很涩,是典型的生纸。明中期以后,纸的加工程序减少,谓之‘生纸’。在生纸上作画,因洇走墨,用笔难于控制。许多大画家,包括徐渭都难以控制好。但是朱耷却能利用墨水量完美的控制用笔。有一句诗是形容朱耷的,叫‘墨点无多泪点多’,很形象的反映了朱耷这一点。”
“所以,无论是用笔还是纸张,都跟朱耷的特点相符。这幅画是真迹的可能xing很大。”
最后,柳传丰下了结论。
而一旁的云从阳则皱着眉头,有点不解的道:“柳老哥的意见我基本同意,但是有一点我不明白。你们看这幅画,一座道观,一个老人。整幅画基调苍凉悲怆,似乎史书中并无记载朱耷有这种作品留世。”
的确,八大山人擅长的是山水花鸟,像是这种人物建筑画,却是极其少见。
画里是一座道观,断壁残桓,在道观的院子里,则坐着一个风中残烛的老人,老人神情冷漠,像是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悲怆。
整幅画对于留白与笔墨的运用十分诡异,第一眼看去,就像是作者用笔法割裂了阴阳一样,黑色的墨,白色的留白,都让人有一种怪异的感觉。
“史料中没有记载,不代表着没有。我倒是认为,这一点恰恰能证明此画是朱耷作品。”柳传丰缓缓道。
云从阳狐疑的问:“柳老哥此话何解?”
“众所周知,朱耷三十六岁就进了青云谱道观,直到六十二岁才不做主持,把道观给了他的徒弟涂若愚。之后一直辗转流离卖画为生。而这幅画恰恰能体现朱耷出家的这一特点。而且你看画中老人的表情,落寞沧桑,似乎看透了红尘一般,但又觉着不甘。朱耷是反清复明的坚定主义者,他一生都梦想着能重建大明朝。但是直到他死,都没能完成这愿望。画里老人的表情跟他晚年的心境十分类似。”
“所以,”柳传丰说到这里,忽然一顿,接着重重道。“我认为,这是朱耷死前的遗作!”
“什么?!”
柳老爷子这话一出,顿时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如果真的是朱耷最后一幅遗作的画,那价值可就大了,称之为国宝够不为过。
“不会吧?柳老哥你这个结论是不是太过武断?”云从阳怀疑的说。
柳传丰笑了,说:“肯定是有些武断。现在这种情况,没任何资料可查,也没高科技设备鉴定,是无法判断真伪的。如果用碳十四对墨迹做个鉴定的话,相信证据就会清晰很多。也省了我们在这无谓猜测了。”
碳十四可以测量出墨迹距今的年代,在考古学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个简单,我认识一家科研所,可以去他们那里鉴定一下。”王翦说道。
“嗯,这件事还得问庄重小兄弟同意不同意啊,不过基本上可以断定,这幅画是朱耷真迹。不论创作背景如何,就单凭画中表现出来的技法与意境,价值就在五千万往上。如果能够确定是朱耷最后一幅遗作的话,那价值就没法估量了。说它价值连城,可是一点都不为过。”柳传丰做了最后总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