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一个传奇(2 / 2)

加入书签

“我们老板是威尔森穆勒……”这个中年人惜字如金,只是报了一个名字。

雷涛对于这位威尔森穆勒根本就是一无所知。而王薇琳则脸色略微变了变。当雷涛向她投来询问的目光时,她小声地说了一句:“他是华尔街的著名投资人,nimade公司的实际所有人。”

听了王薇琳的解释,雷涛淡淡地一笑,转头对那中年人说道:“请你不要打扰我们用餐,如果你们老板有话要和我说,这是我的名片。请他在方便的时候打给我就可以了!”

雷涛的这话,让那个中年人明显愣住了。他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雷涛。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原本还想说什么,可想了想还是没说出口,悻悻地转身离开了。

而此时坐在桌子另一头的王薇琳微微摇了摇头对雷涛说道:“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面对威尔森穆勒的邀请会这么回答呢。”

“这人很厉害?”雷涛不以为意地问道。

“何止厉害!”王薇琳撇了撇嘴说道,“在摩国,他就是一个传奇……”

威尔森穆勒出生在摩国南方的一座小城盖恩斯维尔,十九岁的时候和女朋友私奔来到纽约。作为一个勤劳的医疗器械推销员穆勒让自己在这座世界经济中心的生活安定了下来。虽然收入不高,但非常稳定。在这一行他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但是来自家庭社会等等的压力,以及他那颗不安分的心让穆勒不甘心就这样庸碌一生。穆勒不顾妻子的反对,下决心转行。他将自己一大半的积蓄投入分分秒秒能诞生百万富翁,也会在同样短的时间里破产成为穷光蛋的股票行业。

很可惜,原本觉得以自己的灵活头脑可以大显身手的穆勒,在瞬息万变的股票市场上遭到了最沉重的打击——多年来积累的家底被迅速耗尽,连自己的房子也被银行作为抵押品收走了。

妻子珊迪毅然决然地抛下了穆勒和他两岁大的女儿希妲。除了可爱的女儿,穆勒瞬间变得一无所有了。小希妲跟着爸爸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活。最潦倒时,父女俩甚至在地铁的卫生间里捱过漫长的黑夜。

就在这艰难的岁月里,穆勒变得坚忍而富有斗志。在历经多次挫折之后,他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进入博森特信托在当时还只是一个普通副总裁的摩尔斯坦办公室做实习助理。

从此,穆勒在摩尔的办公室开始了他真正的金融职业生涯——这一跟就是16年。他在各方面都学得很快,摩尔十分欣赏他的智慧自信和风度,认为穆勒可以胜任华尔街的任何工作。

但是几年后,因为在公司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失败,53岁的摩尔带着5000万摩元,和当时年仅28岁的穆勒,从博森特信托离职。

他们一起前往马里兰州接管了巴尔里特信贷公司,此后经过一连串的购并,形成斯坦沃集团。斯坦沃集团与星旗银行价值700亿摩元的交易之后,他们长达十余年的合并行动达到巅峰,随后诞生了庞大的新星旗帝国,摩尔斯坦与星旗原ceo卡尔罗森共同执掌新星旗。威尔森穆勒与摩尔斯坦一起,又回到了他们的纽约。

但就在星旗和旅行者合并不久后,因为罗森的关系以及几次很偶然的误会,曾经对外宣称“我有一个儿子,他有一个父亲,我们不是相互利用,我们之间是真挚的爱”的摩尔和穆勒从失和到决裂。

穆勒被迫离开星旗前往芝加哥,接手第一国际银行,短短几年后,把第一国际银行打造成为“西部星旗”。数年后,巴马卡森金融财团以580亿摩元收购第一国际银行,合并后规模仅次于星旗集团。而更让人诧异的事情是收购者巴马卡森的首席ceo蒂尔特竟然随后宣布辞职退休,将ceo之职就这样移交到了穆勒的手里。

威尔森穆勒又回到了纽约。第二次回归华尔街的穆勒变得比以前更加成熟了。《财富人生》杂志曾称“巴马卡森收购第一国际银行,就是为了将穆勒带回到大舞台,这里是他的地盘。”

听完了穆勒的经历,雷涛觉得这家伙就是典型的“摩国梦”的代表人物。他的经历恰恰就是摩国在世界各地所推行的“摩国梦想”的最标准的普通人的成功之路。而这种“摩国梦”所代表的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以“草根的成功”为标榜,在骨子里还是宣扬着人与人的等级观念。

“以成败论英雄”“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这些都是摩国梦所宣扬的核心价值观。而这种核心价值观,和东方传统的“世界大同”“人人平等”等核心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nimade公司在败诉之后,穆勒依然可以用一副大老板的派头,派个跟班过来让雷涛去见他。

因为他是成功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