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分歧,明悟(2 / 2)
寇季被烟花柳巷之地的女子们堵在贡院门口的消息,如同一阵风一样的传了出去。
正经的传言倒是没什么,九成九的还原了贡院门口的一切。
但是延伸出的一些不正经的传言,跟真正发生在贡院门口的事情有天差地别的变化。
有传言称,寇季强抢了烟花柳巷的女子为妾,引起了烟花柳巷女子的不满,烟花柳巷的女子一起将寇季堵在了贡院门口。
还有传言称,寇季在某个烟花柳巷的女子闺房里过了夜,人家有了身孕,寇季不负责,所以烟花柳巷的女子一起堵着寇季,为自己的姐妹讨公道。
总之,众说纷纭,各种花边谣言此起彼伏。
就是没有一个站得住脚的。
一些谣言,汴京城的百姓们也不信,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拿出去忽悠别人。
总之,谣言越传越邪乎。
寇府别院。
后院。
卧房内。
向嫣一边指示着丫鬟帮寇季整理朝服,一边笑道:“妾身听说,相公强抢了烟花柳巷的女子为妾,妾身没在府上看到,不知道相公藏哪儿了?”
寇季一边佩戴牙牌,一边翻了个白眼道:“我要纳妾,需要抢吗?我只要放风声出去,寇府内一下子能被塞满。
各个都是黄花大闺女。
我需要去抢风尘女子?”
向嫣笑嘻嘻的道:“黄花大闺女什么都不懂,风尘女子什么都懂。”
寇季翻了个白眼,“别人都不信的谣言,你居然信……”
向嫣笑道:“妾身也不信,妾身只是觉得有趣。所以拿出来说一说。说来也怪,贡院门口那一幕是柳永折腾出来,为什么最后谣言传到了相公头上?”
寇季撇撇嘴道:“人红是非多……”
向嫣略微一愣,失笑道:“那倒也是……”
说话间,寇季已经整理好了朝服,拿上了朝笏出了门。
门外的天色只有三分亮。
马车前行,需要有灯笼照明。
赶往汴京城的马车很多。
除了寇季是去上朝的以外,剩下的都是参加此次殿试的士子们。
如今殿试还没有举行,春闱取中的士子,仍旧是士子,唯有殿试举行过了,管家赐下了进士身份,他们才能称之为进士。
寇季赶到汴京城外城门口的时候,天色已经发亮。
守门的将士知道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所有提早打开了门户。
寇季的马车到了以后,一路畅通无阻的进了汴京城。
寇季到了东华门的时候,满朝文武已经齐聚在了东华门前。
时辰一到。
守城的将士就打开了东华门,满朝文武鱼贯而入。
今日上朝,跟往日的常朝不同。
今日上朝,百官们在参拜了赵祯以后,分配一下政务,就会离开朝堂。
朝堂上最后只剩下了内廷、枢密院、六部尚书几位重臣。
赵祯吩咐人重新布置了一下垂拱殿,然后又设立了座位,跟内廷三宰、枢密院二使、六部尚书,一同监考。
吉时到了以后。
陈琳领着宦官们去宣士子们入殿。
以韩琦为首的士子们,着官服,在一声声宣名声中,进入到了皇宫内。
没错,韩琦便是今科会元。
欧阳修、文彦博皆比韩琦年长,但是却没有夺得会元之位。
并不是他们的才学不如韩琦。
而是他们的策论比韩琦少了一丝锋芒。
赵祯正值锋芒毕露的时候,自然更喜欢有锋芒的士子。
所以在春闱考场,赵祯亲自作主,点了韩琦为会元。
韩琦一众士子入了垂拱殿,依照礼仪向赵祯施礼。
施礼过后。
赵祯也没讲什么,直接宣了一声开考。
该说的,赵祯早就在面试的时候说过了。
士子们也不是第一次见赵祯了,所以并没有那么紧张,也没有出错。
所以殿试的一切,一如往常。
士子们坐定以后,赵祯命人将准备好的试题发放给了士子们。
士子们拿到了试题,就开始作答。
赵祯等人如同泥塑雕像一样,坐在哪儿监考。
陈琳领着一帮子的宦官,给那些士子们送上了吃食和清水。
吃食是一些简单的糕点。
士子们饿了可以以此充饥。
三个时辰以后,士子们留下了试卷,退出了垂拱殿,有宦官引领着他们离开了垂拱殿。
士子们走完了以后,陈琳收起了所有试卷,放在了赵祯面前。
赵祯将试卷分成了数份,交给几位重臣一起审阅。
寇季等人拿着朱笔,觉得那篇文章写得好,就在上面画个圈,觉得那个文章不好,就再上面打个叉。
最后以圈圈的数量来判定士子们的名次。
当然了,赵祯拥有随意调换任何一个士子名次的权力。
阅卷阅到了一半,寇季皱起了眉头。
寇季拿起了自己手里的卷子,质问起了陈尧咨的兄长陈尧佐。
“陈礼部,你在阅卷的时候,是不是有失公允?”
陈尧佐正在闷头阅卷,猛然听到了寇季的话,赶忙抬头看了过来。
其他人也在闷头阅卷子,听到了寇季的话也同时抬起了头。
陈尧佐放下了手里的卷子,对寇季略微拱了拱手,“寇枢密这话是什么意思?”
寇季扬起了手里的卷子,沉声道:“韩琦、欧阳修等人的提出牧民之策,以富民为主。你全部给打了叉,难道不是有失公允?”
陈尧佐略微皱起了眉头,沉声道:“牧民之策,当然是以德行为主。若是一味的追求利益,最终只会多出一群嗜血的豺狼,而不是一群修德修行的百姓。”
新任户部尚书章得象听到了陈尧佐的话,赞同的点点头。
吕夷简三人抚摸着胡须盯着寇季,似乎打算看寇季如何应对。
寇季盯着陈尧佐道:“民以食为天,唯有吃饱了,才会有力气去修德行。若是吃不饱,都饿死了,要德行有何用?”
陈尧佐看着寇季道:“下官的意思,并不是说不让百姓吃饱。下官的意思是,牧民之策,应该以德为主,以富为辅。
德才是最关键的。
百姓们若是一味的只追求富贵,放弃了修德,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被金钱所吞噬。
为了钱财,他们可以出卖好友、出卖兄弟、出卖家人、出卖妻女,甚至出卖良心。
到时候,所有人眼里就只有钱,没有道德、没有仁义、没有忠孝。
没有道德、没有仁义、没有忠孝,那人还是人吗?
唯有修德行,百姓们才会有道德、有仁义、有忠孝。
如此才配称得上是人。
所以牧民之策,当以德为主。
韩琦、欧阳修、文彦博几人的文章中,通篇皆言富民之策,却无半点教化百姓尊重德行的策略。
他们提出的富民之法,倒是新奇。
下官仔细的推断了一下,却有可取之处。
但他们没有给出教化百姓德行的策略,下官只能给他们一个叉。”
吕夷简、王曾、张知白等人,听完了陈尧佐的话,一个个抚摸着胡须,频频点头,显然,他们十分赞同陈尧佐的说法。
他们认为,陈尧佐对欧阳修等人的评判十分的中肯。
古人知道道德、知仁义、知忠孝,所以古人重道德、重仁义、重忠孝。
但凡是有道德、有仁义、有忠孝的人,都会被所有人高看一眼,即便是他一贫如洗。
在科举制度没有推出以前,古人就是通过举孝廉选官的。
也正是因为古人重道德、重仁义、重忠孝,所以中华才有了礼仪之邦的美誉。
寇季通过陈尧佐的话,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自身的不足之处。
他一味的想着让大宋变强大,一味的想着让大宋变富庶,却没有想过让大宋百姓在礼仪道德方面,也跟着一起进步。
他觉得,一个富庶、强大的大宋,就应该四海无敌、万邦来朝。
但此刻听了陈尧佐的话,他才明白了一点。
真正的富庶、强大,并不仅仅是钱财和力量方面,还有精神方面。
唯有钱财、力量、精神三方面一起变强,大宋才算得上是一个健全的强大的大宋。
只注重一项,或者注重其中两项的话,即便大宋变强了,也是一个畸形强大的大宋。
一个畸形的大宋,是很难长久的存活下去的。
有可能因强而亡、也有可能被资本吞噬、更有可能穷穷苦苦的守着自己的仁义道德被人打死。
寇季既然有心打造一个强大的大宋,自然希望将它打造成一个真正强大的大宋,而不是一个畸形强大的大宋。
所以,钱财和力量提升的同时,精神方面也必须跟上。
寇季盯着陈尧佐道:“朝廷可以在富民的同时推行教化。”
陈尧佐点点头道:“以德为主,以富民为辅,大宋自然会变强。”
说到此处,陈尧佐看向了寇季道:“但他们的卷子里,并没有提到这一点,所以下官只能给他们打叉。”
寇季不再替欧阳修等人张目,反而缓缓点了点头。
然后,垂拱殿内所有人一脸愕然的盯着寇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