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1 / 2)
赵崇昭立刻说:“我是去时见着的!”
谢则安笑了笑,问:“殿下觉得是我好糊弄呢,还是陛下那边好糊弄?”
赵崇昭蔫了下去。
赵英至今还没消气,赵崇昭求见时一律不见。赵崇昭这几天终于意识到苗头不对,赶紧找来一干“智囊”给自己出主意。在“智囊”们齐心协力的谋划下,他辛辛苦苦地背了好几套说法,准备在不同场合把自己去青云观祈福的事洗白白。
没想到这些说辞连谢则安这小娃儿都蒙不过!
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赵崇昭抱着脑袋:“三郎我都愁死了,你别来落井下石成不。”
谢则安说:“愁啥,说来听听。”
赵崇昭犹豫了一会儿,咬了咬牙,简单地把赵英那天发火的经过说了出来。最后赵崇昭还特别强调他觉得自己没有错,他一定会想办法向赵英证明自己是对的!
谢则安一听就知道赵崇昭没明白赵英为什么生气。
谢则安说:“如果有人伤害了公主殿下的话,殿下会怎么样?”
赵崇昭言简意赅:“我杀了他!”
谢则安说:“这不就对了?”
赵崇昭瞪大眼:“哪里对了?”
谢则安说:“你觉得陛下是不是个勤政爱民的明君?”
赵崇昭点点头。
谢则安说:“换句话说,江山社稷之于陛下,就像公主之于殿下。平时像眼珠子一样爱护着的东西,有人想把它弄坏,你说气人不气人?”
赵崇昭沉默下来。
谢则安说:“陛下对殿下你疾言厉色,是因为见识过盲信道家给大庆带来的厄难。”他顿了顿,看着赵崇昭说,“那是什么样的厄难,殿下应该比我更清楚才是。当时皇室中披甲上阵者不计其数,战后皇室青壮死伤过半,殿下难道不知道?”
赵崇昭说:“我不太喜欢看那时候的宗卷,只看过几行。”他老老实实地承认,“我确实不是很了解。”
谢则安说:“就是因为这个。殿下,陛下生气不是因为你私自离京,也不是因为你不关心民生教化,而是因为失望。”
赵崇昭又想到赵英最后看他的那一眼,浇得他透心凉的一眼。
自那以后他去求见就再也没见着了。
赵崇昭觉得委屈得很,压根想不出该怎么做才对,只能耷拉着脑袋认真求教:“那我该怎么办?”
谢则安说:“殿下应该自己想。”他瞅了赵崇昭一眼,“我才十岁呢,这么要紧的事儿我能想出什么办法?”
赵崇昭:“……”
现在才来提自己只有十岁,会不会晚了点?
赵崇昭说:“行,我回去问问别人。”
谢则安送赵崇昭出门。
赵崇昭缓步迈到门边,正准备跨过门槛,突然顿住了。他静静地站了一会儿,转过头对谢则安说:“三郎说得对,我应该自己想。”
谢则安没有说话,静静地回视。
赵崇昭说:“我叫太傅每天多给我讲半个时辰,不讲别的,就讲那时候的事儿。”说完他安静了一小会儿,又拿出了另一个主意,“我会多去拜访老宗正,老宗正历经三朝,什么都晓得。”
谢则安夸道:“殿下英明。”
赵崇昭喜滋滋地说:“那就这么决定了!不过这样我就没时间出宫玩儿了,三郎,等我得了空再来找你。”
谢则安前脚刚送走赵崇昭,后脚就迎来了另一个久违的朋友:燕冲。
燕冲早就到了,一直杵在屋顶上听谢则安和赵崇昭对话。
赵崇昭一走,燕冲翻身稳稳地落地,瞧着谢则安说:“三郎啊三郎,我是越来越看不透你了。”
谢则安一听就明白燕冲刚才一直在旁听。
谢则安说:“这是公主殿下交待的事来着,公主殿下说太子殿下找了几个不靠谱的家伙讨主意,想去一堆人精里扯那些错漏百出的谎。公主让我忽悠太子殿下两句劝他打消这种蠢想法,我才壮着胆子忽悠了两句,”他摸着下巴,“燕大哥你也被唬到了吗?”
燕冲:“……”
燕冲说:“你悠着点,你这家伙不仅碰上了太子殿下还见着了公主殿下,在陛下心里肯定已经记上号,你的一举一动说不定已经有人盯着了。”
谢则安被燕冲说得有些惴惴:“陛下应该没那么有空吧?”
燕冲说:“那可不一定,如果太子殿下没想通还好,要是他真想通了,还改了,那你算是误打误撞立了件大功。”
谢则安说:“怎么算都是公主殿下的大功。”
燕冲说:“你以为公主为什么不自己提点太子殿下,反而要借你的口来说?”
谢则安:“……”
那是因为他嘴贱欺负人小女娃儿,害人家不敢再为她哥操碎心。
燕冲却有不一样的判断:“公主肯定已经知道你和太子殿下走了一路的事,以公主的聪慧,哪会想不出太子殿下突然变得勤快看书的原因——三郎你是路上唯一的变数。”他瞧着谢则安,“三郎,你有张能说动人的嘴。”
谢则安一点都不谦虚:“那当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