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9章 翡翠博物馆(2 / 2)
博物馆果然和宋慎想象的差不多,并非所有都是翡翠雕件,但还真是存了不少真正的翡翠精品,而且,还有不少的图片影像资料来展示瑞丽以及翡翠的发展历程。
第一张图片所显示的内容,正是翡翠挖掘的现场,照片中有两人赤膊抬着一个翡翠原石,四周则是杂乱的坑洞乱石。
宋慎以前一直都是在考虑用更加现代化的机械去挖掘翡翠原石,这也是他之所以想要和玛素娜合作的原因所在,他希望能够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提高挖掘的效率,但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了解的更多了一些,他才明白这个道理。
而真实的情况在博物馆的照片与资料中真正呈现了出来,进入玉石场的道路是万分艰难的。它穿越的往往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和令人咋舌的层峦叠嶂、险河急流。加上荆棘丛生、野兽出没,多少年来,曾使“淘金者”视为畏途。缅甸产玉的地区,也被称为“瘴疠之乡”。特别是酷暑炎天,整个玉石场区终日云缠雾绕、淫雨绵绵。因无人清理,低洼的地方堆满脏物,蚊蝇遍地。偶有日出,则热气蒸腾,蚊虫肆虐,瘴疬横行,让人谈虎色变。许多穷急而来的劳工,因无钱返乡避暑,不得不在此度夏,俗称“打雨水”。
这一来,他们经历的将是七死三灾。一些采矿的洞子,深达数百公尺,高仅四五尺,进入洞中,洞子上方虚悬泥石,狰狞恐怖,紧逼人身,幽幽的矿灯,半明半暗,加之洞中空气稀薄,闷热难当,身临其境,犹如进了传说中的黄泉地狱。更可怕的是雨季泥土疏松,洞中又没有支撑防护,坑道倒塌陷落,葬身洞中者,时有所闻,俗称“盖天被”。古往今来,有多少拓荒者就是在和大自然的拼搏中永远地躺在了那一块神秘的土地上。
这些是数十年前的真实写照,现在的条件要好得多,但是对于最基层来讲,改变的怕也不会太多。
罗媛倒是头一次接触到这些东西,她面上带着惊讶的神色,一直用手紧紧地攥着宋慎的双手,尤其是看到采石工人的性命攸关之处,也会用力掐一下。
好在这些都只是展馆的一部分,很快便是过去了。
宋慎三人也跟在了两三位游客的后面,成功地蹭起了导游。
“毛应德是为传奇人物,在清朝末年,腾越毛家村人毛应德,少时便随父闯荡缅甸,在瓦城经营号铺,私下招募人才进行反清活动。由于急公好义,广交朋友,每日食客数十,以致倾家荡产。但他并不气馁,应‘穷走夷方急走场’的俗语,毛应德向人借了一笔钱,跌跌碰碰去到玉石场。”
“当时新山玉开采不久,矿产量大,石质佳,但卖价并不高。毛应德凭着慧眼,认定它的前途看好,遂向洞主施以小恩小惠。洞主贪图小利,便把产量最大的几个洞子卖给了毛。毛开采数年,洞中产出玉石量大质高,远售广州、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往往利市十倍,积累颇丰,成为远近闻名的玉石大亨。”
“在英占玉石场后,由于西方文化中没有这块难玩的‘魔石’,英人又不善经营,亏损日增,想请毛应德出山为之主事,毛应德坚决不与英人为伍,要自主承包经营。英人只好让步,将玉石场的管理岗税权悉数包给了他。等到毛应德去世时,英国人崇敬他的民族气节,在缅甸下半旗以致哀,并派大船一艘,护兵数十,吹吹打打,隆重地将毛的遗体护送至八莫。毛应德也因此成为旅缅华侨中的传奇人物。”
导游走到前面,指着一张黑白照片上面的人物介绍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