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2)
对于高邈的暗示,李显虽看在眼里,却并无丝毫的表示,更不觉得有多奇怪,毕竟王德全能被太子那等心思缜密的人物看中,又岂是简单之辈,当然了,李显既然已猜出了太子相召之用心,自也就不太介意高邈的办事不力,这便不置可否地点了下头,一挥手,吩咐了一句道。
“是,奴婢遵命。”
见李显并未有怪罪自己的意思,高邈心里头暗自松了口气,紧赶着应了诺,对着王德全拱手示意了一下之后,自去安排相关出行事宜不提。
“王公公,有劳了,如此大热的天,让您来回奔波,小王实是过意不去。”
待得高邈去后,李显笑呵呵地对躬身侍立在一旁的王德全拱了拱手,语气随和地致了声歉。
“不敢,不敢,奴婢能为二位殿下效力乃天大的福分,是奴婢几世修来的福,珍惜都来不及,又怎敢有埋怨之心,呵呵,殿下您请。”
王德全先前还在担心李显托故不去东宫,本正忐忑得紧,此时见李显欣然赴约,心中的大石头总算是就此落了地,这便笑呵呵地寒暄了几句之后,又谨慎地出言催请了起来。
“嗯,那好,就有劳王公公引路罢。”
既然早去晚去都得去,李显倒也干脆得很,话音一落,一拂大袖子,施施然地便向大门方向行了去,王德全见状,忙一路小跑地跟在了其后……
晕,这回麻烦大了!马车已到东宫门外,李显方一下车,尚来不及吩咐高邈前去递牌子,入眼便见一身明黄袍服的太子李弘正笑盈盈地站立在宫门前,心头不由地便是一沉,自是清楚太子摆出这麽副礼遇的姿态只意味着一件事,那便是太子已下了狠心,绝不能容许他李显超出掌控之外!
“臣弟参见太子哥哥,劳动哥哥前来相迎,臣弟惶恐。”
这一见太子摆出了这么副势在必得的架势,李显心中颇为忐忑,可再怎么不安,该见的礼却也不能省了去,这便紧赶着跑上了前去,一躬到底地行礼问安道。
“七弟不必如此,都是自家兄弟,何须如此见外,来,陪孤一道走走罢。”
李弘饱含深意地看了李显一眼,笑着虚抬了下手,示意李显免礼,而后侧了下身子,比了个“请”的手势。
“臣弟遵命,太子哥哥,您请。”
明知道这一关难过,可事到此时,李显却也没法逃避,只能是陪着笑,也比了个“请”的手势,示意太子先请。
“嗯。”
李弘笑着点了点头,倒也没再多寒暄,抬脚便缓步行进了宫中,李显见状,忙落后小半步,跟在了其后,哥俩个各怀心思之下,这一路虽是谈笑不断,可气氛却着实算不得融洽,反倒令彼此间那若有若无的隔阂更加明显了几分。
“七弟,来,坐罢,呵呵,哥哥体弱,比不得七弟习武之人健硕,这走上几步便喘得紧,惭愧,惭愧啊。”
小哥俩一路闲逛地到了后花园的一座临池的小亭子前,李弘抬脚便行进了亭子,自顾自地端坐了下来,而后笑呵呵地挥了下手,自嘲一般地解说了一番。
“谢太子哥哥赐坐。”
李显练了一个晌午的武,又被李弘接连闹腾了两回,到了此时,也确实困顿了,自也懒得再多客套,谢过了一句之后,便在李弘的对面坐了下来,淡淡地笑着,却绝不肯多说些旁的话语,只因李显知晓太子这是要跟自己摊牌了,在没搞清太子的底牌之前,李显并不想让太子有甚不好的联想,这便规规矩矩地端坐着,一派恭听训示之状。
“此番上官老大人满门遭遇不幸,孤深感痛心,已传令礼部为之请谥号,议尤未定,不知七弟对此可有甚见解否?”
李弘一见李显如此作态,眼睛不由地便是一眯,可也没旁的表示,只是若有所思状地点了下头,不咸不淡地将上官仪的事情作为引子抛了出来。
“一切听凭太子哥哥做主,小弟实无异议。”
李显虽同情上官仪的遭遇,但却绝不想在此事上多加纠缠,在李显看来,人都已死了,再如何折腾都是一场空,更何况此时也不是为上官仪翻案的良机,再怎么整都是在做无用功罢了,自是不肯去接李弘的话题。
“哦?七弟对上官老大人的死因就别无想法么?”
李弘见李显不接茬,自不肯就此作罢,玩味地一笑,紧接着面色突地一沉,抛出了个别有用心的话题来,登时便令李显心头微沉之余,眼神也不由地为之凛然了起来……
第四十五章再度婉拒(下)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李显自然也不例外,对于上官仪的真实死因,李显私下里虽已有所猜测,可毕竟不曾得到实证,自是想知晓一下其中的蹊跷之所在,然则他却绝不愿从太子口中得知此事,不为别的,只因他并不想与太子拥有共同的秘密,很显然,太子此问的用心便在于此,而这恰恰是李显极力所要避免的。
“人一死,俱往矣,纵死后哀荣无双又能如何,终归不过虚幻耳。”
李弘既然发了问,不答自然是不成的,只不过李显却不想跳进这么个明显无比的陷阱中,这便长叹了口气,一派感慨万千状地回了一句。
“七弟此言差矣,先贤司马迁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孤深以为然,依孤看来,死于社稷者,自是重于泰山,死于私利者,必轻于鸿毛,二者泾渭分明,岂可视为一谈。”
这一听李显的回答明显是在避实就虚,李弘的眉头不由地便是一皱,略带一丝不悦地数说了李显一番。
“太子哥哥教训得是,臣弟愚鲁之辈,实难明微言大义,惭愧,惭愧!呵呵,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臣弟羞愧无地也,是该好生向太子哥哥请教才是。”
李显不想纠缠纠缠上官仪的死因,这一听李弘开口教训自己,倒也乐得避开那等敏感的话题,这便顺水推舟地将话题转了开去。
“嗯,七弟能有此体悟,若是肯下苦功,他日必能有成,今,朝中正值多事之秋,以七弟之才干,当为辅国之栋梁也,孤甚期许之。”
李弘见李显不肯出言探听上官仪的死因,倒也没在这上头多作文章,而是抛出了个将来大用李显的诱饵。
“太子哥哥过誉了,臣弟虽发愿弃文从武,惜乎并无班定远之才气,纵有投笔从戎之心,却难有大作为,不过是沽名而钓誉罢了,让太子哥哥见笑了。”
李显显然是属泥鳅的,滑不留手得紧,哪可能会去咬李弘跑出来的钩,一通子谦虚下来,生生将自个儿说得不名一文,其用意么,也就是在婉拒李弘的拉拢罢了,却也不难猜测。
李弘虽博学多才,然,却并不善辨,被李显这么一番胡搅蛮缠下来,尽自头疼不已,却也拿李显没辙,眼瞅着李显不肯就范,李弘的脸色便有些不好相看了起来,咬着唇,默默地看了看李显,将心一横,索性将话题挑明了来说:“七弟勿需过谦,七弟之能为兄心中有数,今之朝局如何想来七弟也能看得通透,孤虽暗弱,却非可欺之辈,自不容初汉之悲在我大唐重演,盼七弟助孤一臂之力。”
初汉之悲?好家伙,竟说得如此直白,该死,这是要逼咱表态啊,麻烦大了!李弘此言一出,李显立马寒毛倒竖了起来,不为别的,只因这一句话便已将他逼到了死角上,再想要虚言应对已是不能,可该如何作答却令李显很是为难——人心都是肉长的,李显阅历虽丰,却不是个无情无义之辈,面对着一向友善自己的兄长之哀求,他不可能无动于衷,只是这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为之的原则性问题,李显纵使再有不忍,却也不敢就此应承下来。
虚言应对,而后左右逢源?若是可行的话,李显倒是很想这么去做,可惜的是不可能,只因李弘、李贤这哥俩个都不是好糊弄之辈,真要是李显如此玩法,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头不讨好,真到那时,两面受攻之下,李显别说暗中发展班底了,光是那些个来自兄弟俩的明刀暗箭都足以令李显自顾不暇,还谈何发展,很显然,李显只能取一方为依靠,而从大局来说,李显也就只能舍太子而取李贤,这是李显的既定之方针,纵使此际李显心里头深感愧对太子的诚挚之心,亦断不可能有更易之处。
“圣人有云: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水者,民心也,倘若行事能顺民应天,则事无不可为,臣弟窃以为此为政之大道也,但凡能行此者,必明君,何虑奸佞胡为。”李显沉默了良久之后,还是没有直接回答李弘的邀约,而是端出了圣人语录,扯了一大通其实就是一个意思——婉拒,依旧是婉拒!
李显此番话一出,李弘期盼的眼神立马就黯淡了下来,嘴角抽搐了几下,似欲再劝,可到了底儿还是没说出口来,只是默默地沉吟着,良久之后,长叹了一口气道:“罢了,七弟既另有计较,孤也不好相强,孤累了,七弟请自便罢。”
“太子哥哥海涵,臣弟告退。”
事已至此,李显虽深觉对李弘不住,可也没得奈何,毕竟这是难以两全的事情,此际见李弘下了逐客令,李显自也不想再多呆,这便站起了身来,躬身行了个礼,而后一转身向亭子外行了去。
“上官满门尽丧盗匪之手!”
就在李显刚走出亭子间的当口,背后突然传来了李弘低沉的话语声,一听此言,李显的背影登时便是一僵,迟疑地站住了脚,呆立了片刻之后,转回了身去,对着李弘一躬身,再次行了个礼,但却并没有多说些甚子,默默无言地低头向宫外走去……
“殿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