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推波助澜上(2 / 2)
“黄教授,您已经回到京城,那翡翠棺材是不是也运到京城了?”记者马上又问道,现在他们最关心的就是翡翠棺材,而在民众中,呼声最高的也是翡翠棺材。
“是的,翡翠棺材已经运回京城,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最后的保护工作,很快就能在故宫博物院跟大家见面。”黄教授完全是按部就班,至于很快到底是多快,那就要看个人理解了。
“黄教授,上次新闻发布会展示了六件最顶级翡翠,这次新闻发布会有没有带来什么好东西跟大家分享?”记者又问道,他们已经有心里准备,就算见不到翡翠棺材,也要拿到其他有价值的新闻,不然回去没法交代。
“本来我是准备最后才拿出来的,不过你们这么迫不及待,那我就先拿出来了。”
黄教授乐呵呵地从桌子底下拿出一个盒子,说道:“不过在打开盒子之前,我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若是你们回答不出来,那我是不会打开盒子的,第一个问题,目前和田羊脂玉的价格多少?”
能被派来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的,多半是有这方面的知识,就算没有,也在事前抱过佛脚,很快就有记者站起来问道:“黄金有价玉无价,玉石这些年价格疯涨,羊脂玉的价格也跟着疯涨,目前每一克的价格在一到五万之间,越大,价格就越贵。”
“没错,同种品质的玉石,块头越大就越值钱。一块几十克的羊脂玉,每一克能卖出一两万高价,可要是几百克的羊脂玉,每一克就能值四五万,甚至更高。”
黄教授点了点头,这跟翡翠是一个道理的:“那么有没有人知道明代玉器的风格?”
“明代玉器继承了宋元的特点,造型粗犷,多以曰常为题材,胎体较厚,镂雕用法广泛,平面雕两层花,俗称花上压花。装饰线条刚进利落,棱角分明,不拘小节。”马上就有记者答道。
“看来我们的记者朋友们对玉器还是很了解的嘛。”
黄教授似乎很有聊天的兴致,当然,他更希望的是将玉器文化通过这些记者传播出去:“明代社会的特点是国家始终处在内乱频频,内忧外患之中。但是承袭两宋特别是南宋以来商业贸易的飞速发展,明代的商业非常发达,民间也因此变得富裕。
明代玉器的发展变化也是与社会的变化相关联的,从总体上看,明代玉器渐趋脱离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明代的皇家用玉都由御用监监制,而民间观玉、赏玉之风盛行,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中都开有玉肆。
同时,古玩商界为适应收藏、玩赏古玉器的社会风气,还大量制造了古色古香的伪赝古玉器。我们现今还能见到大量这一时期仿制的古玉,甚至连清代的乾隆皇帝也曾经被明代仿古玉欺骗。
所以说,玉器的发展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他是跟社会形态紧密相连的,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其实仔细研究明代玉器,还会发现明代玉器也在变化,跟着整个朝代而变化,大致上可以分成早中晚三个时期。
明早期玉器出土和传世的均有佳作,风格继承元代,作工严谨而精美。这类玉器所采用的玉材光泽较强,碾工遒劲,磨工精润,不重细部,明显保存着元代玉器的遗风。但是严格地说,早明的玉器并没有自己的风格。
明中期的玉器趋向简略,承袭元末明初文人文化的兴盛,出现了具有文人色彩的玉器,如青玉松荫策杖斗杯等。且,因为时代富有了,还出现很多代表了地主、富商等人用玉的品种和作工。这一时期的玉器开始显现出明代社会的特点,玉器的制作加工也可真正代表明代社会的特征。
明中晚期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海外贸易频繁,整个工艺美术为商品生产和外销所支配,于是出现了追求数量,忽视艺术的不良倾向。随之,玉器工艺也出现了商品化的趋势,玉器胎厚重、造型呆板、作工草率、装饰繁琐,流传至今的有大量的玉壶、玉杯。在图案方面,与晚明社会风气相符,符瑞吉祥的谐音题材甚为风行,这种“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图案,首先是为了祈福,其次才顾及到美。晚期名工陆子刚所琢玉器反映了此期时作玉、仿古玉及文人用玉的交错发展的形势。玉文化中的城市庶民、文人的成分与影响正在增强,这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玉器生产商品化的结果,也是我国玉文化的新变化。
“说了这么多,嘴巴也干了,你们听得也不耐烦了,还是赶紧把东西拿出来吧。”黄教授笑了一声,打开盒子,拿出一把白玉茶壶。
这时候,一些守在电视机前看直播的玉石老板看到这件茶壶时,眼睛马上就亮了起来:“凭借那六件顶级翡翠,翡翠价格涨了三成,那能不能凭借这件玉茶壶,让玉石的价格更上一层?”
秦学兵带着秦晓晓来到四方阁时,也正好听到钱正泰嘀咕着:“不行,得赶紧弄一批古玉撑场子,这段时间古玉的需求和价格都得涨。”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