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不厚道(2 / 2)

加入书签

萧永藻这话确实引人深思,战乱重建,可不比灾后重建,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上书房大臣,大学士张鹏翮紧随其后站了出来,躬身道,“萧大人老成谋国,虑事长远,微臣附议,亦愿出三千两。”

见张鹏翮明确支持自己,老八胤禩不由长松了口气,张鹏翮的支持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十四党是偏向他八党的,虽说眼下十四党不过寥寥几人,但胤禩却不敢有丝毫小觑之心。

太子胤礽虽然沮丧却不气馁,胤祯这段时间一直在广东,噶礼应该还没机会跟他谈呢,这事不急。

两个上书房大臣意见一致,对朝中大臣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小,一些中立的纷纷表态支持老八胤禩,再加上八党本身人多,立时就形了一股风潮,附议之声,不绝于耳。

待一众大臣消停下来,康熙已是拿定了主意,轻咳了一声,他才不疾不徐的说道:“福建饥民暴动,北方各省春旱,不过是疥癞之患,而今国库充裕,也不缺这点银子,让朕欣慰的是诸位臣工为国为民的这番心意,朝堂上下,君臣一心,何愁天下不能大治?上次,诸位臣工踊跃捐输,朕婉拒了,这次,朕就允了你们,让天下百官、士绅子民看看我大清的新气象!”

康熙同意了?一众原本是做做姿态的大臣立刻就在心里暗暗叫苦,刚刚口一张,可是捐出了一年的俸禄,一个个心里顿时就一阵肉痛,心里更是大骂老康熙不厚道,越有钱越抠门。

上海。

胤祯乘坐蒙特多号回到上海,便得知造船厂已经建造完工,开始在建造二千料的贸易商船了,他立马就召集所有经验丰富的中外造船匠工,安排他们分头研究买来的战列舰和快速风帆战舰。

忙完了船厂,他又视察火器厂,胡志国一见胤祯前来,立即就满脸喜色的上前汇报,推行了两个月的分工作业已经开始显露出了其优越性,不论是制造速度还是火器的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胤祯温言勉励了几句之后又接着说道:“既是有效,就开始大力推广,火器的制造速度确实太慢了。”

一听这话,胡志国连忙诉苦,“恂王爷,这招学徒是容易,可要招熟练工匠可就难了。”

胤祯想都没想就笑道:“遇事要勤思索,这有什么难的?这不是一大批熟练工匠吗?让他们带学徒,每带出一个学徒都给予固定的奖励,三年内,允许他们提取学徒二成的月例。”

这倒是好办法,带出几批徒弟,这些熟练工匠就都成小工头了,他们岂有不愿意的?胡志国一听,喜的连连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