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机西行篇(2 / 2)

加入书签

3月19日。贾天安、杨云翼等人纷纷上疏谏止南征,但金宣宗不听。

24日。李师林率金军在永木岭击败西夏军。

4月,大雪山,丘处机终于与成吉思汗相见!

近两年的长途跋涉,风霜雨雪、黄河大漠,丘处机的西域之行不论难度还是长度,都不在唐名僧玄奘之下!而此行的意义,除宣传宗教这一根本目的外,更比玄奘当年复杂了些。玄奘在探索。丘处机在探索之外,还要与世间最强大、最残暴的人打交道,甚至是交换!

成吉思汗要长寿。有资料显示:他先是要永生。被明确告知没可能后,进而降低至增加百年、数十年的寿命。他有信心,只要再有十余年光阴,他能把蒙古疆域拓展至世界尽头!

而回应他的,是丘处机轻轻摇晃的雪白头颅…丘处机能给这位世界霸主的只有两句话“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能做到这两点,寿命会自然而然增加,心情也会变好…

这样的答案当然没法让人满意!可以想象成吉思汗会有多么失望!但请永远不要低估这位一代天骄的智商!对比下中国历代皇帝在追求长生时的表现:如秦始皇被方士所骗。不断寻找仙方,派人出海等,可清晰映衬出铁木真这个既化外、又野民、且一字不识的蒙古大帝的不凡之处!

他在得知答案的当场就冷静下来。表示对丘处机所说的非常满意。认为这是诚实、善意的。进而对全真教、对丘处机本人进行了封赏!丘处机被尊为“神仙”东归后受命在燕京太极宫主管天下道门,死后遗骸葬于白云观(今北京宣武区)全真教也因之受益,在元朝拥有崇高地位,哪怕连续两次主动挑起与佛教的争辩并失败,也仍被官方认可…

丘处机西行一事由其弟子李志常写成了一本书《长春真人西游记》。嗯。不知为何,在中国想成为一了不起的传奇大修行者,都得去西边旅游一次才成?

《长春真人西游记》这本书不仅是记录了一场道教盛事这么简单,还在后世用来佐证道教的至高唯一性!这本书用来支持道教的“老子西行化胡”之传说,宣称中国道教是印度佛教的祖师!

宗教的是非。凡人无法界定。回到成吉思汗身上。聪明的他怎会只请教丘处机一个人?

他找到伊斯兰教教长,问了同样的问题。而教长的回答非常正规。他手捧《可兰经》,一切引经据典。不带半点个人意见…

成吉思汗愕然!可想而知:哪怕你没读过《可兰经》,也能知道那上面绝不会说怎样会长生不死…好吧!成吉思汗再一次失望!他哈哈一笑说:同意经上所有教义,唯独对麦加朝圣不以为然!试问天神无所不在,何必非去一个地方祈祷才成?

一代天骄的长生梦碎,而他的蒙古大帝国却终于成形!

4月3日,金宣宗命令设置大司农司。以卿、少卿、丞等主管,并在京东、京西、京南三路设置行司,并兼采访事。

4日,蒙古兵攻打金国陵州县。

本月,完颜讹可、时全在颍州、寿州渡过淮河,在淮南西路安丰军的高塘市击败宋军,之后攻打光州固始县,击败庐州将焦思忠所率的宋兵。29日,他们向金宣宗告捷。但隐瞒了时全之侄时青如今正受南宋之命,在与时全的金兵相拒。

随后,完颜讹可决定北归。走到离淮河20里的地方,副帅时全突然假传密诏,命全军逗留三天,以收割淮南之地刚刚成熟的麦子。完颜讹可不同意“现在淮河水浅,当速渡。万一暴涨,我们怎么办?何况还要防备宋军偷袭,这麦子不割也罢”但时全坚决要割麦。没想到当晚果然大雨,淮水暴涨,这下时全当然就顾不上割麦了,马上乘轻舟北逃!而完颜讹可作为主帅,不得不指挥造浮桥撤退。这时宋军从后杀来,金兵大败…回国后,完颜讹可归咎时全。金宣宗当即下令将时全斩首!

虽说最后的议和要到2年后由金宣宗的儿子金哀宗来完成。但从1217年3月开始,到现在22年5月,这场长达5年多的由金国发起的‘失之于北、得之于南’的战争应该算结束了。事后盘点:发现不仅没按原计划在南宋身上占到便宜,反而军费开支庞大,刮净了国库,连军队本身都“兵马折损,十不存一”兵财由是大竭,实在亏大了!且与南宋的仇恨变得感变本加厉,为不久的将来蒙宋联手灭金埋下了伏笔!

战争结束,金宋两国都欲哭无泪。或主动或被动或脑残或不得已,反正是国力大伤,军力大损,可国防还不能扔下,甚至必须更强才行!

5月10日,皇子赵竑进封济国公。同时,作为史弥远的杀手锏、就是用来替代赵竑的、沂靖惠王的嗣子赵贵诚也加封邵州防御使。

对史弥远的废立阴谋,一些大臣也有所察觉。兼宫廷教师的真德秀就曾这样劝谏赵竑“皇子您只要能做到孝顺养父母、礼敬大臣,则天命归之,否则可就不好说了”可惜赵竑已听不进这些逆耳忠言,仍沉醉于美人怀中,做他的皇帝梦…

史弥远则加紧了他的阴谋。他借口为亡父史浩求阴福,在净慈寺设立经坛的机会,邀请郑清之登上慧日阁,将所有人都摒退“赵竑实在不是当皇帝的料,而赵贵诚这个孩子真的不错,我想请你做他的老师。事成之后,我会给你宰相之位。不过兹事体大,出于弥远之口,入于君之耳。一旦泄漏,我和你都难逃灭族之祸”郑清之答应了,悉心教导赵贵诚,使其学业突飞猛进。而史弥远则不断在宋宁宗面前贬斥赵竑,赞扬赵贵诚。

真德秀听说此事,知道自己已惹祸上身,马上力求辞职。临行之前对赵竑做了最后一番劝谏,可惜赵竑依然不听。(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