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423节(1 / 2)

加入书签

甸枣子打回来,直接到饮料厂的收购点,挑选出青果、树枝、毛毛虫等杂质后,过秤算账,八毛钱一斤。

一桶甸枣子大概有二十多斤,手快的人一天打两桶甸枣子像玩一样,轻轻松松挣三四十块钱。

这样的活,大家都巴不得更多才好呢。

饮料厂在好几个地方都设立了收购点,一天就能收购很多甸枣子。

收到的甸枣子,直接用白色大塑料桶装好,运回饮料厂。

野生的甸枣子,无农药化肥无污染,果子表面覆盖一层白蒲,富含酵母菌。

但是这东西的果皮非常薄,采摘运输过程中很容易破碎。

进厂之后简单用清水冲洗,然后粉碎提取果汁浓缩储存。

饮料厂这边忙着开发新产品,忙着收购野果子,储存浓缩果汁。

一参场这边,还要顾着综合利用这方面的开发。

去年一参场起参做货五万丈,也不能全都栽天麻,于是就弄了菌袋养殖木耳。

灵芝培育技术也日臻完善,正好分出一块地来,做灵芝人工培育。

收集灵芝孢子粉,或者做灵芝盆景,反正都有用处。

除了这些,东岗那边的微生物复合肥研究项目,许世彦也得经常过去看一看。

目前复合肥料研究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各项数据表明,他们研究的微生物复合肥,对于人参的生长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而叶面肥的效果更好,不仅可以使植物叶片茁壮生长,促进叶绿素生成,而且对于一些病害,也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

研究基地的人跟许世彦讨论过,基本上明年春天,这个微生物复合肥还有叶面肥,就可以正式投产了。

忙忙碌碌的,六月匆匆过去,七月也过去了一半。

许海源和许瑾萍俩人,期末考完试,放假了。

俩孩子的成绩都还不错,依旧是名列前茅。

许世彦想起去年答应孩子们的,要带孩子们去长白山看一看。

于是就跟苏安瑛商议,找个时间,带着孩子们去爬长白山。

苏安瑛这阵子也没闲着,今年又在机修厂原本那个场子附近,又买了两万丈参土。

依旧照着去年的方式,自家拖拉机雇了人,翻地卖成品土。

苏安瑛要管着好几个场子,还得看着参土进程,也够她忙的了。

夫妻俩商议了一下,决定赶在七月十八号这天,带着孩子们去一趟长白山北坡。

其实西坡离着近,但西坡目前开发的太差,没啥好玩的,还是带着孩子们去趟北坡吧。

等着再过几年,西坡开发的好一些再说。

原本,许世彦想带着许成厚还有苏维忠夫妻一起,可几位老人一听,都摇头。

他们都这个岁数了,还去爬什么山啊?还是饶了他们这把老骨头吧。

至于楚瑄淮,七十多岁的老人家,还是别折腾他了。

既然要出去玩,肯定不能落下杨皓宇。

但是许世彦夫妻带着五个孩子,有点照顾不过来。

最后杨钧显两口子就说,他们在长白山脚下住了这么多年,也没去过长白山,不如一起吧。

就这样,七月十六号上午,杨、许两家,坐火车去二道白河镇。

虽然只隔着一年,可二道白河镇上,似乎跟去年相比,有了一些变化。

街面更整齐了,新房子比去年多了不少,商铺什么都也比以前多了。

“什么时候,咱们西坡也能开发就好了。”

许世彦领着妻儿在街上走着,一边欣赏风景,一边说着。

上辈子,西坡正式开发,是九六年开始的。

那时候当地也没啥钱,西坡山门还是南韩的韩温集团捐资修建。

九八年的时候,建成后的西坡正式启用,比北坡晚了十多年。

所以,松江河跟东岗的开发,也比二道白河这边晚了太多。

即便是许世彦重生那时候,经济水平也比不过二道白河。

“那还不简单?你努努力多挣钱,别人不来开发,咱们找人合作开发。”苏安瑛半开玩笑似的说道。

许世彦闻言愣了下,随即哈哈笑了起来。

“你可真看得起你家男人,这么大个长白山,就算开发了景点儿也是国家的,哪有咱们啥事儿啊?”

将来,长白山会被评为5a级风景区呢,天池国旅那算是省重点企业,这个,可轮不到个人。

不过,到时候想办法弄个啥酒店之类的,倒是可以想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