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悍姨母清宫养娃日常 第30节(2 / 2)

加入书签

但奈何穿的太厚,胳膊太短,怎么都摸不着。

他这个年龄有时候是分不出别人到底是在说吓唬他的话,还是在说真事儿。

他就知道,汗阿玛又想打他小屁屁了。

本就伤心的小奶团子,更是悲从中来,酝酿了酝酿,就闭上眼睛扯开嗓子嚎啕大哭:“汗阿玛,坏坏,不让,保成,吃糊糊,还要,保成,病病,饿肚子,又,要,打保成,屁屁。”

“保成,不给,你,种,巴图鲁了,呜呜呜呜呜呜。”

康熙傻眼儿了,这都哪儿是哪儿啊?

他是在说假如,“假如”这个傻小子难道听不懂吗?

身后的梁九功和何柱儿齐齐戴上痛苦面具。

皇上果然又双叒叕把小太子给逗哭了。

看着胖儿子委屈地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边哭还边一口一个自己坏,他都显些被气笑了。

真是自从身边养了这个奶团子,自己的心情就真是整日天上和地下的来回蹦跶。

乖的时候是真乖,熊的时候也真熊。

有时候感动地让他眼热,有时候气的他想跳脚。

聪慧是真聪慧,偏偏有时候就会犯傻。

但儿子是自己的,还能扔咋滴。

康熙只好想办法哄他,“割地赔款”地允下了不少好处,胤礽才止住了哭腔,红着宛如兔子眼的瑞凤眼,打着哭嗝儿,看看床上的晴嫣,又抬头看看他汗阿玛,然后又探着小脑袋往康熙身后的梁九功和何柱儿身上瞅。

自己养大的儿子,他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转自己就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

作者有话说:

入v后的第二章 ,感谢大家的支持~

【注释1】康熙为什么会说让胤礽饿肚子等康复?

【摘自趣历史网:《为何清朝时皇宫里人生病却故意不吃药呢?》】

【满族在统一中国前,与蒙古人一样对汉人的中医治疗并不是很习惯,甚至是排斥不接受的。满族人对养生方法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习惯。比如苏麻喇姑就常年采取“不饮药石”的习惯。

苏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苏麻喇姑在生活上有两个与人不同的特点:一是终年不浴,只有到年终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然后再把这些用过的脏水喝掉;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药物。她的身体却一直很好,活到了90多岁。苏麻喇姑晚年病重时,康熙帝想要让她服药治疗,又知苏麻喇姑一向有不饮药石的习惯,故而让皇子允祉等人将药称为「草根」以使她服用。而苏麻喇姑却回答说:“唯奴才自幼不服任何药,是皇上稔知者。虽为草粮,亦系药矣。今我病势重大,即服药亦无益。”

而对日常调理乃至进补调养,康熙曾经说:“朕尝谕人勿服补药。好服补药者,犹人之喜逢迎者也,天下岂有喜逢迎而能受益者乎。先年,满洲老人多不服药,而皆强壮,朕亦从不服药!”

那么,传统满清贵族如何养生治病呢?

从清中叶到晚清十分盛行的另一个医疗观念,则是“净饿疗法”。这种理论认为,贵族生病,特别是贵族家内儿童生病的主要原因,皆是饮食过当,对应方法便是减轻饮食,乃至于“顿顿喝老米粥”。这种净饿疗法在康熙朝就已经出现。康熙帝说:“设如身体微有不豫,即当节减饮食。然亦惟比寻常稍减而已。今之医生,一见人病即令勿食,但以药物调治。若或内伤饮食者禁之犹可,至于他症,自当视其病由,从容调理,量进饮食,使气血增长。苟于饮食禁之太过,惟任诸凡补药,鲜能资补气血而令之充足也。养身者宜知之。”

据清宫太监回忆,光绪十岁上下,每至太监房中,先翻吃食,拿起就跑。及至太监追上,跪地哀求,小皇爷之馍馍已入肚一半矣。而溥仪更在他所写的《我的前半生》中提到,我六岁那年,因为我吃糖炒栗子吃多了,就生了病……于是我就连续吃了一个月左右的糊米稀粥,结果是把我饿坏了,以至于被饿得偷吃喂鱼用的烤馒头,甚至在各王府向太后进节礼食盒的时候,去抢里面的熟猪肘子。

这种和现实脱轨的“净饿理论”后来从宫廷影响到王府、世家之中,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一个一个贵族子女由于营养不良而形销骨立,气息奄奄下献出了童年的生命。】

【注释2】暖帽和凉帽

【摘自:程晓南《到清朝打卡生活》(喜欢戴帽子的清朝人)】

【清朝人的帽子种类很多,大体可分暖帽、凉帽、便帽、毡帽、风帽、坤秋帽等类型。暖帽为冬季使用,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换季》载:“每至三月,换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届时由礼部奏请。大约在二十日前后者居多。换戴凉帽时,妇女皆换玉簪;换戴暖帽时,妇女皆换金簪。”

暖帽四周带有五到六厘米宽的檐边,由下往上、由内往外倾斜。材质有皮有布,其中以貂鼠皮所制最为珍贵,其次为海獭,再次为狐皮。暖帽最高处有顶珠,多以红、蓝、白、金四种颜色的宝石做装饰。

凉帽为夏季所戴,状如斗笠,既可防晒也可遮雨,在清前期与后期的样式略有差别,前期又扁又大,后期又小又高,也称“喇叭式”。凉帽并没有帽檐,最早是用苇秸编成,后来多为藤或竹子制成,在凉帽的外面一般会缝上白布,帽口处用石青色锦缎封口。自帽顶四周向下缀满红缨,帽顶镶有顶珠。

凉帽的实用性很高,即使在清朝灭亡后几十年,在中华大地上依然随处可见。暖帽与凉帽皆为礼帽,清朝对其使用有明文规定,《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记载:“(顺治)九年议准,凉帽、暖帽上圆月,官员用红片金,庶人用红缎。”

便帽,又称“瓜皮帽”“西瓜帽”“小帽”等,在明朝时期就已存在,因为其多用六块绸缎缝制而成,底部再以帽檐相连,造型六瓣,当时称“六合帽”。所谓“六合”,即天、地、东、南、西、北,取其“天下一统”之意。其材质一般夏季用纱,冬季用绒。在目前几乎所有的清朝影视剧中,都可以见到瓜皮帽。

到了清朝,瓜皮帽的造型出现了一些变化,分为平顶和尖顶两种。同时平顶瓜皮帽为硬胎,不可折叠或挤压,否则即会变形甚至损坏;而尖顶帽为软胎,可以折叠,不戴的时候可以放在口袋里,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瓜皮帽无论平顶还是尖顶,在顶端都有一粒小疙瘩,称为“结子”。也有人喜欢在帽顶装饰宝石代替结子,称为“帽珠”,材质多为珊瑚、水晶等。】

第二十九章

“别瞅了,他们都能当证人,你只要乖乖听话,等明年开春,我就让农事官给你送葫芦籽儿,还带你出宫玩儿。”

胤礽眼睛一亮:“要,和,姨姨,一起。”

“嗯,一起一起。”反正先答应让他不哭再说,到时候再具体事具体论呗。

这魔音贯耳吵得他耳朵疼。

“汗阿玛,好好,保成,喜欢,汗阿玛。”小奶团子边说边伸着小胳膊,让康熙抱。

康熙伸手抱过他,嘴上嫌弃地说着:“看你这一身奶味儿的,整天开口,就是爱不爱的,真不害臊,不说朕坏了?”

但那嘴角咧开的弧度可真是不小。

被胤礽这一闹,康熙原本心中那份因回忆起幼时生活的悲凉,也被彻底地给冲刷没了。

父子俩旁若无人的“你侬我侬”,昏迷中的晴嫣觉得咋好像有十万只鸭子,嘎嘎嘎嘎地在耳畔叫个不停,唉,真是吵死老子了!

·

康熙抱着胤礽,看望过晴嫣后,就回乾清宫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