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转世之帝王之作(1 / 1)

加入书签

糟糕!乐极生悲,杨伟浑身冒出一层冷汗,下意识地把“铁铲”挡在了面前。

“什么人”一声暴喝,凌厉的气劲直冲杨伟的藏身之地。

完了,完了!阿弥陀佛,虽然我平时念经是想着美女,打坐时口水连连,敲木鱼时浮想联翩,但是好说歹说,不管哪个光头前辈一定要拉兄弟一把啊,杨伟还没祈祷完,只听到“砰”一声,接着就什么不知道了。

要是现在还有外人的话,一定会发觉那人整个的身体就像一阵风似的飘向杨伟,脸色阴冷,举掌就要拍向杨伟,手掌上发出蒙蒙的红光,就仿佛要吞噬一切似的,在千钧一发之际,那人手掌突然停在了杨伟的脑门前,眼光闪烁,直冷冷地盯着杨伟胸前的一块玉佩还有手上的那柄铁铲,犹豫片刻,冷哼一声转身飞驰而去,踏雪无痕迹,瞬间而去。

杨伟落寞地回到隐秘庄园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神情恍惚,不发一言,漠然走回房间。

那个人到底是谁?杨伟深深的疑惑,如果是杨氏子孙那何不相认?要是仇敌那又为何不宰了我?同时杨伟也深深地为现在的制铁技术所羞耻,他,隔那么远,轻轻一挥,就砸出个洞来,难怪武林高手可以横行无忌,要是有一只用精钢武装起来的铁血雄师,何愁天下不定?杨伟首次明白了自己掌握的知识在这个时代是何等的重要,看来邓伟人说的还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在首要的是积蓄自己的力量,尤其是财富,杨伟心中暗暗思量着,可自己是光杆司令,想到这,杨伟的眼睛一亮,此间的主人能在这乱世置办下此等家业,一看就是商贾之家,要是能加以利用岂不甚好?自己注定不能再此久留,离那李渊称帝已经没有太长的时间了。

对了,攻心为上!还好杨伟历史学硕士古文字还是有一定研究的,想到此杨伟兴奋地伏案写了起来,唉!毛笔字还真他难写,歪歪扭扭终于写完了。

夜正黑,风正急,杨伟简单地收拾了几件衣服,趁着月黑风高悄然离开了范府。

范老目瞪口呆地拿着手上的一张纸,浑身颤抖,老泪纵横,惊世之作,帝王之作,虽然格式像诗非诗,但是王者之气扑面而来,只见淡黄的纸张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紫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俱往矣。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范老,滋扰几日,无以为报,以此相赠,非常人行非常事,范老不是寻常之人,他日还多有倚重之处,万毋推辞。

不辞而别,鉴谅是幸。

韦郁“非常人行非常事,非常人行非常事”范老终于镇定下来,口中喃喃念着,“惜秦皇汉武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这不是明摆着有称雄天下之心吗?他凭的是什么?”一惊之后,老头子感动的不得了,真是时势造英雄啊,难道我们范家到了再见天日的时候?

“来啊,吩咐下去,关于韦公子的一切任何人不得透露,违令者立斩不赦!”说话间浑身气势陡然一放,随即一敛。

一旁的管家脑门上已经冒汗了,恭敬地沉声:“是!”

“等等,让范家在全国的产业尽可能为韦公子行方便,同时将他的一举一动汇报上来,我倒要看看此人值不值得我范家效忠。”范老眼中精光闪烁,遥望着远方,慎重地把杨伟的留书收了起来。

仰望着眼前高耸而起的城墙,经过几天的跋涉终于来的李渊的老窝长安,在这期间,杨伟已经充分了解到天下的大势,宇文门阀弑君后占据江都,王世充盘踞洛阳,而李家据守长安,但是李家的根却在太原,起兵之后攻占长安,而义军中却以荥阳李密的瓦岗军最为势大,手下猛将如云,草莽出身,还有就是杜伏威,窦建德等,天下为这几方强势所瓜分,这和杨伟脑海中的历史资料也差不多。

杨伟仰望着长安高大的城墙,不由自主想到了西安,也就是现在的长安,西安四季分明,很大气的一座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古都的称号一点也不为过,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钟鼓楼、碑林、汉城墙,数也数不清的历史之地。关于吃的,更是数不胜数,泡膜、烤肉、哨子面、凉皮、肉夹馍这是杨伟对长安的感性认识,其他的就是历史资料了,长安城(隋称大兴城),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伟壮观的都城。它是隋文帝君臣建立的中国古代最宏伟的都城,反映出大一统王朝的宏伟气魄。为体现统一天下、长治久安的愿望,城池在规划过程中包揽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思想观念。“法天象地”,帝王为尊,百僚拱侍。为容纳更多的人口以及迁徙江南被灭各国贵族以实京师的宏伟计划,将城池建设得超前迈古,面积达84平方千米,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王国都城大7倍,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是当时世界人城之一。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