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攻城2(2 / 2)

加入书签

如果对于明朝末年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听到李弘基这个名字一定会惊呼大叫。不过就算不了解的人提起他的另一个名字也会如此,在后世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闯王大顺皇帝李自成。

本来按照历史的发展,应该要到崇祯二年金兵入侵时,才在驿站中杀官造反的李自成竟然在诸如笑的这只蝴蝶的煽动下其提前杀官了。

据费密《荒书》记载,李自成在出生时,他的父亲梦见一个黄衣人进入土窑,于是李自成的小名叫做黄娃子(一说黄来儿)。初名鸿基,小字硙生,少年时喜好枪马棍棒。

明朝天启年间,陕北地区灾荒连年,官府粮差分文不减。李家生活非常困难。李自成小时候曾被舍入寺庙当小和尚,名黄来僧,并给本邑艾姓地主牧羊度日。[7]十几岁丧母,不久父亲又去世。二十一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应募到银川驿站当一名驿卒。不久,因无力偿还豪绅文举人的债,他曾被戴上枷锁严刑拷打,后来在穷伙伴的帮助下,杀死文举人,又与侄儿李过逃往甘肃当边兵。当时,边兵的生活也很困苦,粮饷不足,军官又贪污、克扣军饷,兵士经常挨饿受冻。

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朱由检在崇祯元年(1628年)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

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兵大举南下,京师吃紧。为了保住北京,朝廷急调四方军队赴北京防守。甘肃边兵李自成所在部队随参将王国向京师进发,途经金县(今甘肃榆中),兵士们要求发饷,参将王国却克扣不发。于是,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被杀,兵民发动了兵变。

不过此时的李自成并没有当过编军的经历,在杀人之后便逃离家乡。结果稀里糊涂便上了老君山,也许是因为长得魁梧有力,所以被李卫挑中一同潜伏在林阳县城内。

“你不是有计划吗?说你要不说个一清二楚,老子今天就先杀了你祭司”。

李自成看到了一位如此表情,心中只是叹了一口气暗道。“这样的货色竟然也能做首领”。

只能评了评心情,将自己心中的计划说了出来。

“李哥,我们这么大一群人,如果直接冲上城门,必然会被发现,很有可能还没有到城门口便被众人拦截下来。

城门的重要性想必李哥也是知道的,如果狗官兵看到,我们必然会派重兵前来围堵,只怕我们还没有冲到城门便战死沙场了”。

李卫皱着眉头看着李自成一脸不悦。

“说重点,老子知道你说了这些”。

“我们先分散开来,将整个东门城区内全部点上火。这样一来可以分散他们的兵力,让其前来救火,减少大当家的攻城的压力。

然后再冲杀出去,因为这些城门上守城的人都是现招募的青壮年,所以那些当官的必然不认识我们,而我们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直接往城门上冲而另一部分则是追着前一部分,同时嘴中大喊西城被攻破了,敌军进城了,这样可以扰乱对方的军心,瓦解其意志”。

李自成将自己心中所想的计划全盘托出,李卫本打算听一听,便按照自己之前的计划继续行事,根本就不管李自成,只是周边众人,一个个听到李自成的计划后纷纷点头。

“李哥,李弘基的这计划可以啊,毕竟咱们人数实在是太少了,如果用这个方法的话,既能减少大当家的压力,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容易的冲到城门口”。

李卫看着周围的众人,一个个点头称赞,本想一意孤行的心里只能暂停下来。毕竟命都是自己的,既然这个方法可以减少自己的伤亡,众人自然乐意去做。更何况李卫自己也是珍惜自己命的人,只不过是拉不开面子罢了。心中暗想以后找个机会将其做掉,以解心头之恨。

行军打仗可能对于李卫等人不是太在行,但是放火这个人性本来就会的东西,可以说是应心得手。

不一会儿东城区便瞬间火光四起,浓烟笼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