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嬴鱼 第217节(2 / 2)

加入书签

东夷居然是这么富庶的吗?

他们都不知道啊!

海地可以产盐,这谁都知道,齐国和楚国因为沿海,可没少靠煮海盐发家致富,但东夷的盐,可以这样雪白没有丁点苦味吗?这是怎么做到的?

东夷的水稻可以种两季,这个黄歇是知道的,但是,秦国是怎么在沼泽地里种水稻,还能一年两季不间断的种的?

自古珠贝都是从深海采集的,一颗明珠光亮的阴影里,无不是是隐藏着几十上百条的人命,而秦国,居然在大湖里蓄养海贝,自结珍珠?(人工养殖淡水珍珠,黄歇消息有误。)

还有东夷的桑丝,东夷的海港,东夷的铜铁,东夷的大鱼......

从楚国打败越国,占领吴越之地之后,他们怎么就没发现,沿海之地,是这样一块膏腴之地呢?

曾经的吴王,后来的越王,也没见这么富啊?

怎么到了秦国的手里,荒芜湿瘴之地,竟然成了富庶流膏之地?

这可真是,太过邪门了。

东夷与秦国来说,毕竟是块飞地,而且名义上是楚国的土地,若是真的让这些正在经营中的土地变成秦国所有,秦国必须要和楚国打上一仗,而且是打胜了才行。

在黄歇看来,楚国只是因为利益不均楚贵族不能专心打仗,但若是以东夷之富为诱饵,楚贵族们拧成一股绳去对抗秦国,秦国也会怵上三分。

所以,结盟,才是最好的两利之法。

楚国以魏无忌的头颅做投名状,表明与秦国结盟的决

心,用秦国河内与陶郡之间的魏国土地交换东夷,让陶郡不再成为秦国的一块飞地,想来秦国会答应的。

毕竟,经过之前的陶郡被洗劫之事,经营飞地的苦头,现在秦国应该已经吃够了才是。

东夷离秦国,可比陶郡离秦国更远,如今楚国已经对东夷虎视眈眈,与其在这个时候乍起兵戈,不如用来结交盟友,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杀掉魏无忌,对楚国的第二个好处,则是削弱魏国的力量,兼并魏国的土地。

楚国与魏国相邻,没有了魏无忌的魏国,比韩国强大不了多少,如果与秦国联手,吞并魏国的土地,一来可以削弱与楚国相邻的敌人,让楚国更强大,更安全,二来可以扩大自己的领土范围。

若有拓土之功,不仅在国内可以巩固他自己的地位,更可以帮助楚王从景昭屈三氏手里夺取权利。

可谓一举三得啊。

所以,在黄歇看来,魏无忌的脑袋,非常值得借来一用。

那么,怎样才能用得上魏无忌的脑袋呢?

这可得好好计较一番了。

咸阳城的男人们四处钻营,女人们也不遑多让。

大家都为先王守孝呢,宴饮不行,聚在一起说说话总是可以的。

云姬之前除了去蒙家拜访一下娇娇,去子楚府上看看云梦公主,其他府邸,除非是秦鱼安排的,否则,她是基本上不去的。

一来避嫌,二来,她也实在是不喜欢那些虚假的迎合和客套。

不过,她还记得秦鱼晚上跟她说的要春申君黄歇接昌平君熊启回楚国做太子这一回事呢,所以,他听闻蒙家今日有客到访之后,便自己收拾收拾,也上门拜访去了。

娇娇二胎已满九个月,眼看着就要生了,一些亲戚家或者平日里交往密切的妇人们不免都来慰问看望一番。

娇娇从未嫁给蒙武的时候,就和白露姚合伙做生意,这些年来,她们不仅将护肤品和彩妆铺子开遍了全秦国,更是融资了咸阳城中许多贵妇人的资产,将她们纳入自己的利益团体当中去。

每当有新产品问世的时候,这些贵妇人就是最新的试用者和推广者,让自己变美的同时,还能收钱丰满自己的荷包,何乐而不为?

有些贵妇人之间,别看她们的良人或许是政敌或者是死对头,但私下里,她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比亲姊妹还亲呢。

而这个利益关系的维系者,就是娇娇。

娇娇虽然已经平安生过一胎了,但这个时代,女人生孩子就是走鬼门关,谁也不知道生的时候会遇见什么意外?

所以,看在蒙家和安平君的面上也好,看在娇娇手里掌握着她们的钱袋子也好,于情于理,这些咸阳城中的贵妇人们都不愿意看到娇娇有半点差池。

她们送来的伴手礼也很简单,一眼望去,全是保妇人平安生子的巫符之类的,不管有没有用吧,总归是个心意。

秦氏娇嬴会缺财货吗?

那必然是不能够的,人家缺的是你的那份交好的心意,人来了,就成了,礼物不礼物的,都是次要的。

云姬不请自来,在蒙家大门口,与秦公主叔嬴碰了个对脸。

秦公主叔嬴,先王稷的第三个孩子,没有名字,只有排行。

不是说先王稷不重视秦公主,所以没给取名字,相反,她是随着悼太子和秦王柱排号,为先王稷的第三子,地位等同秦公子,所以才以叔称之。

秦公主叔嬴,没有取其他名字,恰恰说明了先王稷对这个唯一的女儿的珍重。

当然,叔嬴出生的时候,先王稷可不知道,她之后就再没有其他孩子出生了,所以久而久之,叔嬴也被叫做季嬴,意味这位秦公主是先王稷最小的孩子。

不管怎么说,这位在同辈中身份贵重无敌的秦公主,在秦国,都是无人敢惹的存在。

你看,当年先王稷将秦公主嫁给当时还是质子的楚王熊完,熊完离开秦国,回楚国即位的时候,秦公主与熊完和离,也只是说了一声,就带着儿子心安理得的继续在秦国享受荣华富贵了。

无论是楚国还是秦国,没有人敢说半个字。

肯定有很多人在心里嘀咕秦公主果然猖狂无礼,但是,你敢大声说出来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