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剧本杀店开始 第620节(1 / 2)

加入书签

“爹知道对着监控写写画画很无聊,也没什么意义,但老板对这个有兴趣啊。老板想知道我们是怎么收集情报的,你就展现给老板看,适当的时候还要编一些老板感兴趣的故事说给他听。”

“你要让老板保持对你的兴趣,这样老板才能持续关注你!”

汪杏花:???

“爹你刚刚那个故事是编的???”

“对啊。”汪平修道,“不然呢,爹又不像你之前那样可以隐身,爹去哪偷听人家说话?”

“所以那个蔡佳敏……”

“就是单纯的受邀过来看《采桑女》的首演。你看监控呀,人家看得多投入,标准戏迷!”

这一刻,汪杏花的心里浮现出了一句话:我和亲爹心连心,亲爹和我玩脑筋。

“咱们这行哪有那么多打压、猜忌、嫉妒,这种东西都是不入流的人和你爹我这种手上没好苗子的人玩的。”

“冯灵是什么等级的演员?草台班子出身,没人教全靠自己唱到这个水平,打压她?疯了才会这么做。”

“四喜班的那个姓罗的,就是得罪京城里的高官最后被扒了皮的那个。他够没皮没脸下三滥吧?姓罗的都不可能这么做,姓罗的只会雇强盗把冯灵所在的戏班里的人全杀光,将冯灵绑过来签卖身契。同时还要把冯灵保护好,免得被那些老爷看上娶回去做姨太太。”

“水平到了冯灵这个地步,已经不是靠她一个人养活整个戏班子了,是靠她一个人养活小半个行业。”

“你是不知道,你爹我刚入行的时候就遇见过这种角儿。那个时候,他唱什么就火什么,不知道多少乡下的老百姓就是因为听说过这位角儿的大名,才愿意花两文钱喝几口茶听乡下的草台班子唱同款戏。”

“就他一个,养活了不知道多少写戏本子的穷酸文人和草台班子。”

“可惜啊,天妒英才,过年的时候吃饺子没注意把自己噎死了。”

“就因为这件事情,戏班子里都不能出现饺子。”

汪杏花:……

怪不得自己活着的时候就没在戏班子里看见过饺子,汪杏花一直以为是因为她爹不喜欢饺子。

不好,今年过年的时候游乐园全体员工还在戏团里吃了饺子。

汪杏花想了想,决定还是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亲爹。

“对了杏花,你是不是排座位的时候没给老板留位置?老板怎么不看首演?”汪平修严肃地问。

“我给老板排了,但老板不想看。”汪杏花道,“老板看了彩排,用他的话来说。他能看懂,但不太喜欢,唱词有些晦涩难懂,看戏像坐牢,和看文艺片没什么区别。”

“他知道很好,但就是不太能欣赏。”

汪平修点点头,拿起笔在本子上记下这个信息。

汪杏花凑过去看汪平修写的是什么。

全新的一页,上面只有字不太好看的一句话:

老板不懂戏。

汪平修看着这句话,想了想,划掉涂黑重写,改成:

老板喜欢通俗戏曲。

“杏花,你之前和我说过,和文艺片相反的是什么来着?”

“商业片。”

汪平修提笔又在后面写了备注。

(商业片)

第532章 竞争激烈

戏台上的大戏还在继续。

趁着第三幕到第四幕大幕拉上中场休息的时间,后台工作人员抓紧时间上台重新布景,冯灵也回后台换装,趁着宝贵的休息时间喝两口水润润嗓子。

《采桑女》一共只有六幕,前三幕和后三幕全然不同,采桑女真正的转变,就是从第三幕结束后开始的。

在前三幕里,采桑女虽然被迫接过了养家的重担,成为她所生存的环境中绝对的异类,同行乃至宗族长辈嘴里这样抛头露面,以后怎么嫁得出去的怪异女子。

但实际上,采桑女在做生意的过程中遇见了不少好人。

同样做蚕丝小生意的生意人会因为同情她对她施以援手;族中的长辈嘴上说着抛头露面成何体统,实际上也会在采桑女前期做生意完全赚不到钱的时候接济她们家,省得她一家老小饿死;当年闺中玩得好,现在已然嫁做人妇的姐妹,也会偷偷帮采桑女联系采桑养蚕的农户,让她不至于连蚕丝都收不到。

大家帮她,是基于人性的光辉。

不理解她,是因为世俗的偏见。

采桑女就一直在世俗的偏见中挣扎。

和《皇女传》的热热闹闹不同,《采桑女》中有大段的内心戏独白,每一次独白都是采桑女对自己的反思。她必须挣脱世俗赋予自己的无形的牢笼,才能真正走出这一方天地,不再为父亲,为弟妹,而是为自己而活。

看过好几次彩排的江祺对其的评价是:立意很好,看不下去。

好戏,就是有点不太好。

演员好,立意好,唱词佳,剧情结构不错,既没有执着于小情小爱,也没有上升到家国大义。考虑到《采桑女》在原世界所诞生的时代,江祺倒是可以理解为何这部戏曲会成为汪杏花心中永恒的白月光。

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会被时代所局限,就像创造了孟丽君的原著小说《再生缘》一样。这部作品共17卷,60余万字,前16卷耗时三年,后因作者丧母而停笔,在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作者于14年后重新提笔写下第17卷,但最终还是没有完成。

江祺听汪杏花和冯灵聊天的时候,曾听汪杏花感叹过:能写出《再生缘》如此惊世骇俗的作品的作者,最后也会因为想不到一个女子在朝为官最终能落得怎样一个结局而迟迟不肯写下结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