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贵妃日常 第144节(2 / 2)
“是啊,都难。”贾祤感慨一回。
谁不难呢,宫廷里的女子们在斗盖场里,人人立争上游。
宫外的妇人们更难。要知道这一个时代里,在朝廷眼中男丁的用处更大。毕竟徭役兵役,全要男丁来服。
女子的用处,除了生育下一代还有吗?纳赋纳税,谁来承担。这自然是男丁们。
对于朝廷而言,他们根基在于纳赋纳税的人群。很现实的利益问题。
前世今生活了两辈子。贾祤得说一句,前世007再差,好歹还有职场可以当卷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女子可挣钱,所以才能提自己做主这一个概念。
若不然呢,一切皆虚谈。
搁这一个时代里,女孩子在婆家娘家的地位都挺尴尬的。没有恒产,何来恒心。
想到这儿时,贾祤又想朝廷的均田。好歹如今总算有变化。
哪怕她这一只小蝴蝶煽了一下小翅膀。倒底还是皇帝用心出力的在推动。
打这,贾祤觉得皇帝都是一个好人。至于对于天下丁女而言,能得朝廷均田的福利,哪怕只有丁男的一半,那也是得了恒产。
“盼皇上出征顺利,盼大夏万年,盼大军万胜。”贾祤双手合十,她念叨一回。
这般感念一番后,贾祤对张昭仪说道:“本宫心底也就懂一个道理,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如今旁的不重要,就盼着皇上平安归来。若得大胜,更是朝廷大喜,我等宫中妃嫔一样大喜。”贾祤笑着对张昭仪说道。
“娘娘,您的话自然在理儿。谁不盼着皇上好,我等也沾光彩。”张昭仪一个膝下无嗣的妃嫔,她当然盼着皇帝好,更盼着皇帝长命百岁。毕竟一旦新君上位,张昭仪就是喘一口气活死人。
张昭仪这等享着一宫主位娘待遇的妃嫔,从来不会盼着皇帝不在了。
二人说说话,就把东宫的太子妃搁在脑后面。谁让大家伙不熟,利益又不在一个立场上。
后宫妃嫔们的站队,也一定遵从着利益的原则。张昭仪再恨宋昭媛母子,她也不会想着就站到钱淑妃母子那一边。
张昭仪不敢,因为她会站在并且金粟宫,这是皇帝的明示。再则说贵妃也接受了,想转投,那是自寻苦吃。
张昭仪能盼的就是钱淑妃母子给力一点。快快压下去宋昭媛母子。
宏武二十四年,季春临,姑洗月。
如今的宫廷内苑中,妃嫔们都低调许多。至少在贾祤眼中如此。
倒是太子妃如今更显得贤惠几分。哪怕在金粟宫里,贾祤都听到太子妃良好名望。
这里面谁出力最多,这简直不是傻子都懂。
贾祤跟身边的女史感慨一回。她说道:“太子妃如何经营贤惠名声,她也不容易。”
“娘娘,太子妃这般做法多聪明。许多人还是暗中皆有夸赞。”司马女史回话道。
这一个道理谁都懂,只是能做到的全是忍者神龟。毕竟要名声的话,在很多事情上就会束手束脚。
当然同时这也是一种保护。束着自己的手脚时,何尝不是又在约束旁人。
只是太子妃的做法,贾祤一个局外人也看懂。连续生下两位郡主,太子妃不奢求子嗣缘分。
这求一个好名声,也给两位郡主将来谋了良缘。
至于东宫如今求皇孙的是太子,是玉衡宫的钱淑妃。当然努力想升职的东宫庶妃们也在求皇孙。
就此时,司徒女史进殿内禀话。她福礼后,说道:“娘娘,宫外报喜,代王妃今日诞下一位小世子。”
“大姐姐膝下添一子,代王这一代有二位小郎君。此乃大喜。”贾祤觉得这事情确实是喜事。她当然也得替刚出生的小外甥备了贺礼。
这喜讯从来就爱接着来。
头一天贾祤接着喜讯,代王妃贾元娘生下一子。次日,陵川郡王府也报了喜讯,二姐姐贾二娘也生下一子。
对于两个姐姐求子成功,贾祤替二位姐姐高兴两回。那当然应该送的贺礼不能落下。
宏武二十四年,季春一过,迎来新时光。
孟夏临,中吕月。佛诞节,贾祤过了二十四岁的生辰,楚王李烨年满四周岁,至明日就开始吃了虚岁五岁的饭食。
这等时候贾祤也听到一些东边的消息。
朝廷大军非常顺利,对吴国的开战是连战边捷。当然都是小战果。至于大战果可能还在后面?
战场上的事情,都是五五开的大事。不到最后一刻,这不可能见了分晓。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对于贾祤而言,听一听朝廷的捷报也不错。至少对于京都的百姓们而言,常常听捷报,这人心安定。
然后在这一个孟夏之月,贾祤也连连收喜讯。
随国公府,贾祤的嫂嫂和弟妹们也是接连生了孩子。
在这一个孟月,贾祤又做了姑母。她的弟弟们各添了一个子嗣。当然这一回随国公府得了女孩缘分。贾祤目前添了三个侄女。
在宫廷里的贾祤当然是给宫外的小侄女们也送了贺礼。
对于小侄女们的降生,贾祤还是挺开心。她赐了礼回到随国公府,也夸了嫂嫂和弟妹们。说她们膝下有儿有女,端是正好凑足一个“好”字。
宏武二十四年,仲秋临,南吕月。
金粟宫里,贾祤觉得日子挺闲适。就是这等时节,朝廷大捷的消息传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