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 第63节(2 / 2)
魏云卿一怔,抬眸看着颤巍巍而来的老人。
容贞搀扶着病重憔悴的徐长御,蹒跚走来,她始终记得吴妙英离宫前的吩咐,显阳殿若有大事,要找徐长御。
甫一进殿,徐长御便不顾病体,匍匐跪倒在魏云卿面前,声声求情,语气哀惋,“皇后开恩。”
魏云卿抬手,示意宫人扶起徐长御,“徐长御无需行此大礼。”
徐长御长跪不起,恭谨地跪拜着魏云卿,恳求道:“这孩子的父亲,曾任庐江舒城县令,庐江之乱时,其父叔宁死不从叛军为乱,被叛军所害,为国捐躯,他们都是国家的功臣。徐氏纵有大过,可到底是功臣遗孤,她这一死不打紧,就怕有损皇后慈爱之名,寒了各州郡将士们的心啊。”
魏云卿隐隐动容,魏国从军战死的将士,其子孙可养于羽林,由官家抚养教习兵法军事,世称羽林孤儿军。
女儿若年幼,则养于掖庭,充为女史宫人。
功臣之后,即便得不到多大的优恤,可也不该这样莫名其妙的处死,这样罔顾人命,以后哪里还会有将士愿意为国拼命?
母亲怎能仅仅为了给她立威,就如此枉杀人命?
她已经离开家中,为什么还是无法脱离母亲的掌控?!
心底有一团火在烧,她做皇后,难道就是为了继续做被家族操纵的傀儡吗?
魏云卿面无表情,正色提醒道:“母亲,我才是皇后,你又没有做过皇后,如何能教我做皇后?我不需要你教我怎么做一个皇后,她是我宫里的女官,她有错,我自会发落,不需要母亲教我如何处置。”
“你就是不肯听母亲的话,是吗?”
魏云卿倔强道:“在家中,我们是母女,为人子女,我当尊礼母亲。可在宫里,我是皇后,母亲也当对我执臣妾之礼。”
宋朝来眼神一动,这女儿,翅膀硬了,就再不肯受人摆布了。
母女二人再度陷入僵持,显阳殿落针可闻。
就在众人僵持不下之际,天子再度遣内监来传旨——
“陛下说,徐长御有阿保之功,念其年老,唯剩此一侄女儿,想请皇后看在他的面上,特赦徐氏女史死罪,将其驱逐至北宫,服侍老太妃,不得再回建安宫。”
徐令光闻旨,瘫在了地上。
魏云卿微昂起头,吩咐内监,“带她下去。”
徐长御拜伏魏云卿,恭谨谢恩,“妾多谢皇后不杀之恩。”
宋朝来心有不甘。
魏云卿看着宋朝来,眼神倔强,她是皇后,她凭什么要任凭母亲和外公摆布。
她继续一字一句地吩咐宫人——
“把夫人带来那些衣服,全都拿出去,丢掉!”
第49章 解释
一夜斜风细雨, 早间终于天晴,西山道上已是泥泞不堪。
道旁绿意渐盛,桃树上最后残留的花,也被风雨彻底吹败, 零落于地, 混着污水,碾入泥土。
山下的百姓零散上山拾捡枯枝, 山峦掩映中升起几道早间炊烟, 与山谷的雨雾袅袅交织。
少女提着裙摆, 行走在西山小道上,雪白的绣鞋早已被道上的泥水染的污迹斑斑。
雨虽已停, 侍女却仍然撑着伞,给她挡着道旁树枝落下的残雨。
这已经不知道是杨小妹第几次来西山拜见刘氏了。
她是家中幼女, 闺名瑛,表字季华。年幼父母皆丧,母亲临终将其托付给杨肇夫妇, 被兄嫂爱护抚养成人, 宠如亲女,有求必允。
却也宠成个娇惯性子, 只如今在这终身大事上,就让杨肇犯了难。
那宋逸怎么都不肯松口婚事, 杨肇亦不好强人所难,毕竟,他自己便是官场中人, 自是清楚清誉对于仕途的重要性。
宋逸为父守孝, 清誉远播,此番若是自毁清誉娶了他妹子, 入了仕途,以后难保不会被人以此讥笑,质疑品行,杨肇实际并不赞同这婚事,可架不住妹子坚持要嫁。
他虽吩咐了妻子在家看好小妹,可总是防不胜防,杨季华屡屡以去普光寺拜佛的借口,偷偷前往西山拜会宋逸之母刘氏。
侍女也是颇疑惑不解,询问着,“天下有那么多的好儿郎,不知道姑娘究竟看上了宋郎哪一点,家世、相貌、才学优于他的世家子弟多不胜数,姑娘怎么就认准了他呢?”
杨季华提着裙摆,笑道:“世家子易得,可他这般品行难得,能为父守志守这么多年,不改初心,足见其心性之坚韧。”
“姑娘就只是看上了他的品行?”
“有此品行足矣。”杨季华扬首一笑,脸上忽闪出几分娇羞之态,“他这般坚韧心性,便如那天上仙,寺中僧,任凭风吹雨打,不为凡尘所动,可若为人所动,定是忠贞不渝。”
诱仙人下凡,堕佛子入尘,她若能得那般感情,必是刻骨铭心……
宋逸母子在西山的居所并不宽敞,逼仄简陋,前后不过几间庐舍,院周一丛修竹,屋前一颗苍松,君子所居,亦如其人,如松如竹。
这本是宋氏用来供亲族扫墓时,暂做休憩的居所,宋逸在此长住后,看墓扫墓的活儿,也就都由宋逸做了。
今日,宋逸又去了墓所。
宋逸扫完墓回来时,就见婢女在帮刘氏腿上用药。
宋逸不解道:“母亲这是在做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