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我的外甥是雍正 第264节(1 / 2)

加入书签

早早立下嗣君,对朝对野都是件大好事儿。

且名正,则言顺。

有了正经太子,诸皇子之间的争夺或者也能更小些呢?

就因为这片忠心,他才没有被问罪。只稍后广东饥荒,被派去平粜,回来后还又升了官儿。

当然这都是后话,现在就说有康熙这么一番连消带打后,短时间内,算是再没谁敢提立太子事了。只诸皇子你方唱罢我登场,比赛似的给康熙准备六十大寿礼物,大有不惜为此倾家荡产的意思。

连淑宁往来宫中,给贵妃、德妃请安时,都免不得被她们拉住,各种求帮忙参谋。

让她由衷感叹:“皇上前头说的一点都不全面,何止当臣子难?当妃子、当皇子的,也很不轻松呀。”

尤其心有大志的皇子。

为了能够让自家皇阿玛在浩如烟海的礼物中多看自己的一眼,顺利打败其余兄弟们脱颖而出。不但得耗尽金钱,还得绞尽脑汁。

力求皇阿玛能在自己的小小礼物上,看出大大孝心来。

从此便对他彻底不同。

德妃笑着横了她一眼:“快少说两句吧,多帮为姐和你小外甥参谋参谋。皇上六十大寿,必然得格外隆重些。务必要别出心裁,脱颖而出,不能过于奢靡浪费。”

免得一不留神,马屁就拍到了马蹄子上。

好没讨着,倒有了奢靡浪费甚至贪赃枉法的嫌疑。

淑宁赶紧苦笑摇头,表示您这想法倒是挺好的,只不免太难了些,妹妹实在爱莫能助。

能助也不助!

自打四十九年随扈在外到如今,虽然大外甥并没有明说,但淑宁却能清晰感觉到他在态度上的约略转变。

或者,如今的雍亲王,已经不仅仅只想当一个亲王了。

那这个时候,她要是帮着小外甥准备给皇上的寿礼,岂不就等同于资敌?

绝不当十四党的淑宁直接拒绝了嫡姐提议,惹德妃摇头叹息:“连你都没什么好法子,可见此事之难。算了,本宫还是着人仔细打听打听,问别的妃子、皇子都怎么准备的吧。”

贵妃&宜妃:???

准备?

这需要什么特别的准备呢?

自己做的针线,求的平安符,亲手煮的长寿面之类,哪一样不代表着她们对皇上的深深崇敬与真挚祝福呢!

心无所求,儿子也躺得平平的她们无所顾忌。坚信只要自家儿子不蠢蠢欲动,就是给皇上最好的贺礼。

倒是惠妃到底念着大阿哥。

此番大阿哥哥又没像淑宁中所见那样,孤注一掷地去请杀胤礽,被康熙彻底厌弃,几度言其该死。惠妃自然而然也不会为了保住儿子性命,亲自上书要求处死她,并在往后都跟儿子保持距离。

现在只是一个张明德案罢了,魇镇事都因为证据不足而未被定论。

以至于直郡王虽然失去了自己的郡王爵位,重又变回了光头阿哥。在行动上却并未受限,原本的佐领、旗下人等也没有被收回。

这可不就让惠妃看到了希望,想着他们父子重归和睦,儿子也能从光头阿哥的尴尬境地中走出来吗?

躺平躺得好好的胤禔:???

不得不亲自入宫一趟,跟额娘好说歹说。让她老人家千万按捺住,不做任何多余的事情。

免得皇阿玛又以为他贼心不死,试图翻身甚至重新站起来。

再老话重提,让他骂个狗血喷头。

惠妃:……

虽然有些不甘,但听了儿子入情入理的分析,到底忍不住长长一叹:“也罢,功名利禄转头空,到底是你跟孩子们平平安安的才重要。二阿哥当年尚在襁褓,就被封为皇太子。自幼被皇上亲自教养,有索额图处处护持。皇上几度夸耀,言说有此子是社稷之福、天下之福也是他的大福,结果到头来又如何呢?”

再怎么万千骄傲的太子,一旦成为了他帝王路上的绊脚石,也照样被踢掉。

呵呵!

想想也是讽刺。

当初帝后虽然政治联姻,却感情甚笃。元后在最好的年纪里,拼命为皇上生下太子。皇上伤心之余,常往巩华城去看她。四年里去了八十一趟,连十六年过年都在那儿陪着元后棺椁。

后宫诸妃谁提起来,不得一边拧帕子,一边羡慕嫉妒?

以为元后虽死,却永远活在了皇上心里。

结果呢?

那个皇后临死都要拽着皇上手,让他好好照顾抚养成人的孩子啊,竟然被两立两废。这下怕是不疯,都要被生生憋屈疯了。

胤禔能够想开,远离这夺嫡漩涡倒也没什么不好。

同样身为额娘,同样为儿子好,德妃却只盼着自家十四别躺那么平。

却不想胳膊根本带不动大腿。

十四只无奈摇头:“儿子的亲额娘啊!您也不想想,三哥,四哥跟五哥,那可都是亲王爵位。一年俸禄就有整整一万两,世子也有六千,就算前头皇阿玛赐银,他们还都有五千两。”

“儿子只是一个贝子,区区固山贝子!俸禄少,爵位低。说句不好听的,哥哥们拔根汗毛都比儿子腰粗。跟他们比财力,儿子拍马也撵不上呀!索性从心,在用心上下下工夫便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