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我是厨神我摊牌了 第1082节(1 / 2)

加入书签

“小旭你吃月饼时是不是也故意把青红丝挑出来扔掉的?”

林旭干咳两声:

“没没没,我都吃了。怪不得嚼起来有点苦苦的味道呢,原来是用橘皮做的啊……那这颜色是?”

“用的都是天然色素,对人体没任何害处。”

靠,那我小时候白费尽心机的从月饼里挑青红丝了?

何广昌对林旭解释道:

“青红丝过去是宫里用的,青丝是青杏的干丝,红丝是玫瑰花瓣腌渍制作的,都是顶好的食材,不过老百姓用不起,就用橘皮之类的食材代替了,早些年的沙琪玛、麻花、汤圆等小吃,都会特意放一些青红丝增加卖相。”

别说了别说了……

林旭觉得此时的自己就是马科长附体。

他拿着罐子看了看里面的青红丝:

“赶明儿我也做点,给家里的老人尝尝,肯定很受欢迎。”

对年轻人来说,青红丝可能是不好的回忆。

但对老年人来说,却是她们记忆中的“古早味小吃”。

他看的时候,邱耀祖又打开另一个橱柜,从里面拿出一罐腌渍得已经变成透明状态的板油丁。

“不管做千层油糕,还是做汤圆、梅干菜烧饼,都离不开这种用绵白糖腌渍过的板油丁。”

林旭接过看了看,好奇的问道:

“这种板油丁做法难吗邱伯?”

“不难,猪板油去掉筋膜,切成小丁用绵白糖泡着就行。”

何广昌提醒了一句:

“记住了,是绵白糖,而不是白砂糖,这两种食材的性质可不一样。”

林旭点了点头:

“知道,白砂糖杀水,绵白糖不杀水。”

虽然板油丁油脂含量高,杀出一点点水分也无所谓,但水分降低后,板油丁那种入口即化的口感就没了。

而且绵白糖融化快,腌渍效果更好,白砂糖融化慢,估计一星期才能将板油丁彻底腌透。

配料准备妥当,邱耀祖就正式开始做了。

他将中央岛台洗了一下,准备直接在上面操作:

“做别的可以用案板,但千层油糕要是用案板制作,清洗起来会超级麻烦。”

他将中筋面粉放在工作台上,中间挖了个坑,接着从盛着面粉的罐子里拿出一块老面,掰开后,里面是有些稀的面汁,带着浓郁的发酵味儿。

不愧是国宴大师,居然还保留着用老面的传统。

用手将这些老面揉搓一下放进面粉扒出来的面窝中,加入温水,先用水将老面彻底揉碎,接着一点点将面粉和水揉成面絮。

岛台上的面粉差不多有三斤左右,而水则至少有二斤七两。

怎么看都像是搅面糊,但操作的手法,确是标准的和面方式。

把面粉一点点往中间的窝里推,让面粉和水逐渐混合,成为一个非常湿润非常软的面团,软得像是洗面筋时在水里洗了两遍一样。

邱耀祖忙而不乱的操作着,他将面团反复揉搓摔打,将面团的筋性摔出来,然后尽可能的让面团把黏在岛台上的小面团粘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面团。

刚开始,他像是捧着一团面糊在玩泥巴。

但随着起筋,面团逐渐成型,连岛台上的水分也仿佛被吸收了一样。

何广昌站在一旁对林旭说道:

“这是面筋中的蜂窝状小孔,将水分吸收了,千层油糕好吃的原因,也是因为含水量比较高。”

林旭好奇的问道:

“既然要利用面筋,那为什么不用高筋面粉呢?那个效果不是更好吗?”

邱耀祖边忙活边说道:

“因为千层油糕在和面的过程中会利用面粉的筋性,但做出来的成品,是不能吃到筋性的,好的千层油糕应该是口感松软油润,味道香甜清雅,要是起筋那反而不对。”

原来如此啊。

林旭感慨一声:

“也不知道发明这道点心的人是怎么琢磨出来的,含水量百分之九十的面团,想想就吓人。”

邱耀祖将面团的筋性完全摔打出来,然后放在岛台上静置饧发。

他对林旭说道:

“类似的面点其实也有不少,比如炸油条的面,含水量就比较大,过去的老师傅闲着就在琢磨吃的,琢磨手艺,哪像现在的厨师啊,闲着没事就刷抖音,根本不琢磨手艺。”

做千层油糕用的是半开面,所以要让面团稍稍饧发一下。

但不能发太过,大概松弛个十分钟,让里面的酵母菌生长一会儿就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