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好村光[种田] 第116节(1 / 2)
姜冬月哽咽道:“妈,好看,特别好看。咱村这么多老太太,数我妈最好看。”
姜秋红比语无伦次的妹妹强些,知道抓紧最后这点时间:“妈,你有啥不放心的事儿,尽管跟闺女说,我上刀山下火海都给你办妥!”
林巧英喘了会儿气,低声道:“不叫春妮来。”
姜秋红:“知道了妈,我这就给春妮打电话,不叫她过来。她怀相很稳,一定能生个大胖小子,给你添个外孙。”
林巧英点点头,吃了几口鸡蛋羹,似乎了却心事的样子,默默地坐了一会儿。
然而几分钟后,她忽然开始掉眼泪:“春林、春峰、秋宝……还有少波他们,咋不来拜年?”
此时此刻,林巧英的意识前所未有的清楚明白,她生育了三儿三女,全部成家立业,唯一没养在身边的小闺女,嫁了个老实女婿,有了男娃傍身,日子早晚能过红火。
她老了干不动活儿,有闺女给她养老,从不挨饿受冻,还有新衣裳穿,有新被子盖。
后来生了病,闺女把她送医院花钱治,治不好回家养着,每天好吃好喝。
她这一辈子,比死鬼丈夫多活二十年,多见许多事,多享许多福。
她该知足了。
可是……可是仨儿子都是娘身上掉下来的骨肉啊!为什么一个个都不来看她?
她是亲娘啊!是生养他们的亲娘啊!!
林巧英边哭边诉地语不成调,最后几近嚎啕,任凭俩闺女怎么拍抚安慰也没用,仿佛要把一生积攒的痛苦全哭干。
“姐姐,”姜冬月“腾”地站起来,眼神发狠,“你看着咱妈,我去叫姜春林他们过来。”
大年初一,没有不给亲妈亲奶奶磕头拜年的道理!
姜秋红泪眼朦胧:“咋、咋叫啊?”
姜冬月:“我有办法。”
说完踹翻提篮,扯开一条白麻布,急匆匆写了几个字就往外跑。
拜年都是赶早上拜,再晚恐怕来不及了。
……
乡下习俗,春节当天除了去拜年,不能去别人家走动,但家家户户都敞着门,寓意迎新接福,开门大吉。
姜冬月很快就跑到了姜春林家,她没进屋,踩着满院碎鞭炮屑高声喊人:“姜春林!姜春林!你快出来!”
姜春林皱着眉头撩起门帘:“干啥呢冬月?大过年的鬼吼鬼叫。”
姜冬月:“你装什么傻?咱妈快不行了,你赶紧叫将姜春峰、姜秋宝还有少波、少民过来,咱妈见了人才走得安心。”
姜春林两手一摊,似乎挺为难:“你俩侄子都是公家活儿,脱不开身,等那个……”
“闭嘴!”姜冬月恨声打断他,眼中几乎喷出火来,“姜春林,我不是来找你商量的!你赶紧带人往咱妈那边走,装也要装出孝子贤孙的模样!”
“我告诉你,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今天我就把话撂这儿了!如果咱妈咽气之前,见不着她心爱的儿子孙子,发完丧我立刻去纪委门口戴孝!去姜少波单位找领导!看看是谁丢人现眼混不下去!”
她边说边抖开那条白麻布,“不孝子孙 猪狗不如”八个大字格外显眼,开头空出点儿地方,明显是留着填名字的。
姜春林瞬间瞳孔骤缩:“你!你疯了吧?!”
“我说到做到。”姜冬月恶狠狠地刮了姜春林一眼,把麻布往前一扔,转身走了。
……
当天傍晚,林巧英在儿孙环绕中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一岁。
彼时夕阳已渐渐沉入云层,西边金黄橙红的晚霞深浅交错,远看像半幅展开的翅膀。
她坐在亲手栽的杜梨树下看着,不知不觉便闭上了眼睛,面色安详。
……
……
第152章 不遗憾停灵三天后, 姜家人正月初四正式为林巧英发丧。
不知道是怕姜冬月豁出去闹事,还是为了挽回一点儿颜面,姜春林几乎磕遍了全魏村找乡亲们帮忙, 还请了两个吹唢呐的老师傅,呜哩哇啦地奏了几场哀乐,声震屋瓦。
“还是小英有福气啊,生前孩子们管吃管喝,身后事也办得体面。”
“谁说不是呢?她去年病了挺长时间,秋红和她妹妹一直在医院伺候着,可比老强爹享福多了, 鼻子生疮都没人搭理!”
“老强爹没闺女嘛,都说养儿防老,其实咱村上了岁数的都知道——咳咳咳!”
“说那些干啥, 人活一辈子不就图个儿孙兴旺, 巧英的五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 光孙子辈十来个, 春林家俩儿子捧铁饭碗,多有出息呐。”
“哎, 前头快散吉利馍了, 赶紧过去占个地儿……”
姜冬月坐在角落休息,顺便竖半只耳朵听别人闲聊, 意外发现她妈在老人堆里很受羡慕,不禁有些感慨,从兜里摸出块芝麻糖塞嘴里慢吞吞嚼着。
她胳膊腿没劲儿,脑袋也晕晕乎乎的, 很可能守灵时冻感冒了,回去得喝两包感冒冲剂。
对了, 唐墨大清早开三蹦子驮笑笑和笑安过来,冻得也不轻,还是买一大袋冲剂吧,再买一袋板蓝根,全家都喝点驱驱寒。
她从腊月二十二就住在魏村没回去过,不知道家里变成啥样了,旧院那几只鸡下蛋么……
正漫无目的地想着,余光瞥见姜秋红和一个矮壮男人朝这边走,姜冬月忙起身打招呼:“姐姐,卫国,你们来啦?七大爷那边都说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