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节(1 / 2)

加入书签

那就要让人看到他的能力,他的聪慧……

正这么想呢,赵含章突然提到他的名字,荀组心漏跳一瞬,还以为他的谋算被赵含章洞悉了,就听到赵含章笑问:“荀少师以为如何?”

荀组不由去看他哥。

荀藩就知道他走神了,垂下眼眸,嘴巴几乎没动,但声音就是细细地钻进荀组耳中,“开春陛下要开始学《尚书》和《礼记》,大将军让你专心教导陛下。”

荀组立即起身正色应下。

坐在上面的赵含章似笑非笑的看了荀藩一眼,勉励了荀组几句,还让小皇帝敬他的两位老师一杯。

小皇帝此时只知道,过完年他又要增加两门课了,虽然伤心难过,但他还是强撑起笑容举起酒杯敬了荀藩荀组一杯。

荀藩一脸复杂的看着小皇帝,显然,他还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过了今夜,小皇帝就十一岁了,竟如此的不敏锐。

荀组没听到全部,所以很高兴的仰头将酒喝了。

放下酒杯,赵含章继续做发言,其实就是夸夸夸,夸大家这一年来的成绩和功勋,然后给大家赏赐。

之前宫中那些难变现的财宝都有了去处,再有御膳房里出的年糕等食物,赵含章赏赐给百官,让他们带回去与家人同赏,大家都很与有荣焉,甚是高兴。

吃饭从来就不是宫宴的主题,政事才是,所以赏赐之余,赵含章还会做一些官职调整,或是表露接下来要做的事,直言道:“不知诸君手中可有合适的人选,可与我推荐。”

众人恭敬的应下。

其中荀组对御史大夫之职就很感兴趣,听意思,以后御史台不仅有风闻奏事的权利,还要参与到一些特殊案件中,同时有巡察地方之责。

若他能做御史台的长官,那就可以此为点为皇帝积蓄势力。

而他现在有一个便利之处,除了是太子少师外,他还兼任御史,只不过之前为了皇帝的安全和教育,他从不出外差,而是就在洛阳做些御史的工作。

荀组悄悄和荀藩道:“兄长,推荐一下我。”

荀藩垂下眼眸没说话,荀组有些着急,趁着平义参将上前献剑舞,他凑到荀藩耳边道:“兄长,我若能为御史台首官,那便可以代陛下联络地方官员。”

他觉得他和荀藩是一条心,所以说完理由,自觉他和荀藩已经达成统一意见,不等荀藩回答,立即就拿着酒杯起身去找其他同好,低声说自己的打算,让他们一会儿附和荀藩,即便他们抢不到御史大夫的官职,也要抢到御史中丞。

被他联络的官员一脸的欲言又止,见荀组似乎是认真的,便低声道:“可少师已经不在御史台中任职,您刚刚亲口应下了要专心教导陛下。”

荀组一怔,“什么?”

官员探究的看向荀组,“少师不记得了吗?刚刚大将军说年后陛下要增添《战国策》和《尚书》两门课程,学习为君之道,为了让少师和太傅能够专心教导陛下,大将军让范颖代替您为监察御史。”

范颖曾是赵含章身边的人,但在并州时,她给她天使之责,命她巡视四周,其实就是御史的职责,回来后也主要在御史台办公,与刑部共事。

所以大家都知道她年后要进御史台,只是没想到,会把荀组挤下来而已,毕竟,御史台其实很缺御史,并不用挤。

但赵含章既然这么说了,那荀组就得把手上的工作交给范颖,然后专心教导皇帝去。

荀组心神大震,猛的一下看向荀藩。

他不意外赵含章会调他离开御史台,他想争夺权势,赵含章自然也会想防备他,让他心惊的是荀藩的做法。

他当时走神了没留意,稀里糊涂之下答应了,那荀藩呢?

他可是全程看着的呀。

想到这段时间来荀藩很少参与他们的议事了,荀组便有些不安,他默默地坐了回去。

平义献完剑舞,谢时便笑着出列,为大家献琴。

赵含章看得津津有味,宫里没有养伶人,之前汲渊等人都担心宫宴太简陋,百官和世家贵族们会嫌弃,赵含章便说,“我有百官,谁不是文武双全,琴棋书画四绝?想赏乐赏舞,不如诸君为国敬献,说不得还能在宫宴上收获二三知己呢。”

于是,她就让文武百官们有意者在宫宴上进献才艺。

魏晋名士们还是很喜欢表现自己的,这对他们来说,表现自己,得到人的欣赏和赞誉就跟吃饭喝水一样是正常操作。

所以报名参加的人还许多,平义舞剑,谢时弹琴,王蕙娘弹了一曲箜篌,范颖和赵云欣一起跳了一个舞蹈,程达现场把上衣剥了,跟另一位将军来了一场摔交。

就连汲渊和明预都被人起哄着现场来首歌,跳个舞。

汲渊和明预对视一眼,正要含笑起身,就见荀组起身走到大殿上躬身道:“今夜欢乐至此,大将军何不乐上加乐,为陛下遴选中宫呢?”

第1102章 人间清醒小皇帝

“哦?”赵含章笑问,“荀少师心中是有人选了吗?”

荀组道:“荆州刺史王四娘秀外慧中,又为王氏女,当为中宫之位。”

又道:“听闻北宫将军有一女,也有贤德之名,大将军若一时不能决策,可召见天下贤德女子来洛阳遴选。”

赵含章笑了一下,扭头问小皇帝,“陛下想娶中宫了吗?”

小皇帝连连摇头,小脸都煞白了。

他读书是读不明白,却有明白的事,立皇后就意味着他要成人了,要亲政了,那也……要死了。

看看汉献帝,看看曹髦,汉献帝虽得善终,但他中间折腾的时候跟着他的人可没少死,自己也是担惊受怕的,他才不要过那样的日子呢;

小皇帝去看荀藩和荀组,泪眼汪汪,他就只有两个舅舅了,他要是跟汉献帝一样,最先死的一定是他的这两个舅舅。

还有曹髦,想想曹髦的结局,小皇帝生生打了一个寒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