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2 / 2)

加入书签

杨修无奈地翻了个白眼。

今天是怎么了?一不小心,又被人教训一回。

“你仔细想吧,我有事去了。”蔡琰扬扬手,与杨修告别,带着一丝得意。

杨修看着蔡琰离开,品味着蔡琰刚才的话,怎么想都觉得这两件事没什么区别。都是拘泥于形式,不知变通,以至于结果不尽如人意。

当然,对他解答天子的问题也没什么帮助。

总不能说六国之后不能得天下,是因为他们不知变通?

遇到项羽那样的对手,再变通也没用吧。

除非他们像高祖一样,拥有山河险固的关中。

——

刘协接见了裴茂、裴俊父子。

裴茂这次筹粮有功,尤其是闻喜县,在诸县中仅次于安邑,裴氏几乎是倾囊相赠。

这么大的功劳和贡献,赐一子为郎是最起码的。

裴俊虽然年少,也就是十八九岁,却见过世面。

他刚刚从蜀中赶回来。

这个时代的交通不便,卫生条件也欠佳,远行是一个很危险的事。裴俊小小年纪就能远至巴蜀,胆气和见识超过了绝大多数同龄人。

还有一点,裴茂没有说,但刘协大致猜到了。

裴俊回来得这么快,应该归功于裴茂或者裴潜提供的信息及时。最大的可能是裴茂很早就发出消息给荆州的裴潜和蜀中的裴俊,让他们尽快赶回来。

刘协甚至怀疑,裴茂很可能猜到了他只能到河东,别无地方可去。

刘协问了一些巴蜀的情况。

裴俊是几年前随姊夫入蜀的,这几年一直在成都,经历过刘焉死、刘璋继位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务,对益州的政局变化有近距离的观察。

基于这样的经验,他向刘协提了一个建议,联络汉中的张鲁,争取张鲁向朝廷称臣,进而获取益州的物资与人才。

益州之所以不向朝廷贡献,有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米贼控制了汉中,隔断了驿道。

实际上,张鲁就是刘焉派过去的。

如今刘璋继位,与张鲁反目成仇,正是朝廷拉拢张鲁的好机会。

张鲁称臣,驿道复通,或许刘焉依然不愿意贡献,但他却不能阻止益州人心向朝廷。

刘焉、刘璋父子与益州人相处并不愉快。刘焉杀贾龙,得罪了益州大族。刘璋杀张鲁母卢氏,得罪了益州的底层民众,如今只能靠东州兵支撑。

若能打通驿道,必然会有大量的益州人赶到朝廷。

对刘璋来说,这无疑是道义上的沉重打击。

刘协觉得有理。

不管这是裴俊本人的意见,还是与裴茂商量的结果,这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