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1068节(1 / 2)

加入书签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容易被忽略的,就是东厂和锦衣卫的密奏,不过,这两个部门比较特殊,可以直接面圣,所以,他们的密奏,单论保密的话,甚至连通政司都不会经过,也就是说,朝中的大臣们,连有没有密奏,都不会知道。

不过,这两者都游离于朝堂之外,所以,暂时不再讨论范围以内。

朝堂之上来说,就是何文渊这种密疏的保密级别是最高的,不过,正因为是直送御前的奏疏,所以,能够获得这种特权的人并不多,起步也要是三品以上的大员,主要以各部尚书,侍郎,都御史,副都御史为主,地方上,仅有巡抚大臣有此权利。

再往下,就是规模最大的,普通的密奏,拥有这个权利的人,就比较多了,基本上所有的科道官员,都可以以此形式上奏,近些日子以来,甚至出现了非科道的普通官员,也开始效仿的趋势,为了此事,俞士悦和前任首辅王翱,还曾经特意进宫禀报,但是,天子却并没有多说,只是让他们照平常处理,最后,为了保险起见,俞士悦等人也按照普通的密奏来处理了。

这种密奏,数量要比第一种大一些,因此,保密的级别也不高,内阁仍有预闻之权,只不过,只有对应的内阁大臣可以拆封,票拟结束后,要重新蜡封,再呈送御前,内阁的大臣相互之间不许透露自己票拟的密奏内容,未得天子圣谕,也不可随意将其拿到朝堂上议论。

只不过,比起第一种来说,总还是保密性差一些,毕竟,多了一道手,无论再如何保密,有些消息,也还是会流传出去的。

这两种,就是基本的密奏制度组成,再往下,就是普通的奏疏和例行的公文,也是内阁日常处理的最庞大的部分,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段时间,内阁突然暴涨的工作量,也基本都是来自于第二种密奏和第三种明奏。

这些奏疏当中,出现了两种趋势,一种就是俞士悦担心的那样,对太子殿下有负面影响的评价。

当然,没有何文渊那么激进,大多都是一些挑毛病的奏疏,譬如,听说太子殿下今天经筵打瞌睡了,明天请安的时候晚了半盏茶了……诸如此类的小事。

说是小事,可事关东宫储君,哪有小事!

经筵打瞌睡,往大了说,便是课业懈怠,请安的时候晚了,往大了说,便是不敬君父……这种事情,只不过看有没有人借题发挥罢了。

现如今,倒是还没有人如此渲染,可显而易见的是,何文渊一事的影响,已经开始逐渐显现了。

念及此处,俞士悦不由苦笑一声,这帮人都没有脑子的吗?

他们难道不知道,以他们的身份,即便是密奏,内阁的大臣也是有机会看到的,而且,大有可能,负责票拟的,会是自己这个兼任太子府詹事的次辅啊!

在小票上写好票拟,俞士悦将其重新封起来,心中又想,又或许,他们不是不担心,而是……他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恐怕其他的阁臣处,这样的奏疏也不会少。

只不过,限于天子的禁令,俞士悦也不能和他们打探就是了……

将这份洋洋洒洒写了近两千字,指责太子殿下前日用膳的时候没有礼仪,把整整一盘子菜都吃的干干净净的密奏搁下,俞士悦的目光,又移向了旁边另一本奏疏。

这份,不是密奏,而是明奏!

但是,麻烦程度,却不亚于刚刚那些密奏。

无他,因为这些奏疏的呈递者,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东宫的属官。

不出预料的是,天子那份加恩安抚的诏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至少,在得知何文渊最终的处置之后,东宫的许多官员,都感到非常的不满。

这些人,其中有不少都是翰林院出身,在朝中的人脉广阔,所以,没过多久,就递上来了不少,弹劾何文渊的奏疏。

当然,之前俞士悦的劝告,也并非是完全没有效果,这次这些人倒是学聪明了些,并没有直接反驳天子在诏旨当中的说法,也没有继续给何文渊扣帽子,只是以言行不谨,殿前失仪罪来做文章,重点就围绕在,如此‘大罪’,天子处置的太轻了。

像是最激进的倪谦的那一份奏疏里头,就直接了当的挑明了,吏部侍郎转调江西巡抚,只能算是平调,虽然品级有所降黜,但却并不能起到惩处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便是眼前的这一份,来自于右春坊大学士,徐有贞的!

看了这份奏疏,俞士悦也不得不说,这徐有贞,倒是真下得了狠心。

他的这份奏疏内容很简单,而且,一反常态的,不是在弹劾何文渊,而是一份自罪疏。

在奏疏中,徐有贞自承文华殿和何文渊争吵不休,言行不谨,殿前失仪,自请降黜为七品县令,以儆效尤!

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这份奏疏,最终还偏偏分到了俞士悦的手中……

第1131章 请罪与请功

看着眼前这份言辞恳切的奏疏,俞士悦不由一阵头疼。

徐有贞此举的用意十分明显,文华殿的事情,责任是双方的,如今他自请降黜,无非就是在变相的说,天子对何文渊的处罚太轻了些。

而且,他通篇都没有提到何文渊的名字,谁也不能说,他这是在对天子不满。

可正因如此,才更令人头疼!

天子是何等聪慧之人,这点小伎俩,他老人家又岂会看不出来,真的动起怒来,还不知道要闹多大的事情出来。

唉……

俞士悦重重的叹了口气。

这帮东宫属官当中,就属徐有贞,最不消停了,俞士悦是何等的眼力,他岂会看不出来,当时在文华殿中,徐有贞针对何文渊的举动,绝不是临时起意。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徐有贞出场之后,朱仪便站在一旁,但是,这只是表面上而已,何文渊这件事情,从消息被散布开,再到朱仪上奏要求彻查,最终闹得文华殿上群臣皆知,这背后恐怕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做到的。

文华殿的闹剧,说白了实际上核心还是在保太子殿下的地位上,从这一点出发,利益相关者,无非两方,一方是太上皇,另一方则是东宫。

恰好,朱仪和徐有贞,便是这两方的代表人物,若说他们私底下没有勾连过,俞士悦是不信的。

一念至此,这位次辅大人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出了这等样的事情,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这个太子府詹事做的不到位,没能及时约束住这帮东宫属官。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不能全怪俞士悦,东宫的体制特殊,虽然也有上下之分,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讲,俞士悦这个太子府詹事,能够管辖的只是詹事府,至于左右春坊及司经局,现在虽然也归他管理,可实际上并不属他的职权范围内。

说白了,东宫实际上就是一个小朝廷,既然是个小朝廷,那么,能够统辖所有机构的,就不可能是俞士悦这个臣子,而应该是太子殿下这个储君。

只不过因为太子的年纪尚幼,所以,俞士悦才会把各个机构的事情都包揽起来,可这毕竟名不正言不顺。

再加上,东宫的官员出身复杂,有天子的潜邸旧人,也有迎复太上皇的功臣,有翰林清流,也有提拔起来的地方官员,这些人无论是背景,交游,能力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复杂无比。

所以,这就注定了,俞士悦即便是加衔尚书的正二品大臣,也无法完全掌握整个东宫,当然,就算是能做,俞士悦也不会去做,因为一旦他成了整个东宫的掌控者,那他的仕途只怕也就到头了……

正因于此,俞士悦在东宫的一贯准则就是,谁也不拉拢,谁也不偏帮,一切以能不能办好事情作为标准,完全的对事不对人,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提高效率,用最简便的方法,把东宫的力量统合起来,保证东宫的正常运转。

但是,缺点就是……他没有足够的亲信,以致于,出现了这样明显是私下提前有所串联的事情时,俞士悦提前没有得到任何的消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