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37节(1 / 2)

加入书签

林德阳的第三旅已经进入武昌,和汉阳的张居正所部明军开始长期对峙,接下来还要腾出手去渗透湖南地区,林德阳也多次向苏泽写信抱怨人手不足。

俞咨皋的第四旅还在广西忙着剿匪平乱,还要分兵压迫韶关的明军,俞咨皋已经多次写信向苏泽抱怨,新成立的第六旅要从他的第四旅抽军官骨干,他们第四旅都快要被戚继光吸干了。

可偏偏戚继光和俞咨皋的父亲俞大猷平辈,而且第四旅原本就是戚家军整编而来的,听说戚继光要成立第六旅,不少军官都主动打了申请要转过去。

俞咨皋只能偷偷的向苏泽抱怨,不敢当面和戚继光说。

陈璘的第五旅是唯一没有向苏泽要人的,但是苏泽知道陈璘的压力一点不小。

要在淮北剿匪,还需要面对山东的明军压力。

高拱在京师训练新军,所用的操典都是抄的东南这边的。

这也不是苏泽不想保密,步兵操典这东西说白了也没什么复杂的,不过是列阵齐步走之类的东西,火枪轮射也没什么复杂的秘笈,进入近代之后,火枪手的训练朴实无华,只有四个字——“唯手熟尔”。

纪律严明,能够听从指挥官指令的士兵,再砸进去足够的训练弹丸、火药,火枪兵的训练没有什么捷径,就是花时间和花钱。

明廷还占据北方,招募合格的兵员不难,只要给足了待遇,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入伍的。

火枪制造的工艺也不难,在高拱的日夜督导下,步枪工坊生产的第一批鸟铳已经合格。

虽然比不上东南新军已经安装了弹簧扣发的燧发枪,但是性能也算是过关,炸膛的概率小了很多。

高拱在京师组建了三个镇的明廷新军,每一个镇兵额五千,全都是高拱亲自提拔的年轻武将担任主官,职位为镇统制官。

镇下设五个一千人的协,协长就是明军的千户。

协下再设标营,标营长由明军百户出任。

标营下再设队,队长就是明军中最低级的军官了。

三个镇的军官都是在国子监京师武备学堂进修过的,士兵也是尽量招募的能读写的良家子弟。

这三个镇都是火枪手,再加上少量混编的骑兵。

高拱也想要造炮,但是铸炮和制造鸟铳不同,涉及的炼铁、冶金、锻造各方面的技术,明廷炮厂制造的火炮要么太笨重,只能安装在城墙上被动防御。

要么太容易炸膛,士兵都拒绝使用。

迫不得已,高拱只能让沿海地区的官员想办法和西洋商人接触,购买他们的火炮。

如今明廷三镇新军都在济南府,明廷新军虽然没有炮兵,但是因为人数多,也对徐州的第五旅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此时第五旅的一支小队中,木下藤吉郎一脸蛋疼的看着战友李舜臣。

“李君,我们是不是走错路了?”

第399章 李舜臣的选择

李舜臣和木下藤吉郎所在的这个小队,原本是在淮北地区剿匪的。

一开始的时候,连队中的士兵对这两个异族人都有些抵触。

但是李舜臣的汉语说的很好,他又读过兵书,在连队中很快就脱颖而出,多次建议连长制定作战计划,很快就在连队中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而木下藤吉郎则靠着打仗勇猛,每一次作战都第一个冲锋,在连队中也收获了认可。

他们所在的连队,在追击一伙匪徒的时候,越过了南直隶和山东的边界,追击到了山东境内。

而李舜臣和木下藤吉郎所在的小队又在一次夜袭中,和连队失去了联系。

而按照东南新军的制度,只有连长才会有配发全部的作战地图。

此刻李舜臣和木下藤吉郎,加上十三名汉人士兵,和连队失散,手上没有地图,彻底迷失在山东境内了。

李舜臣给连长出谋划策过,也看过作战地图,虽然记不清细节,但是他带领小队一路向南,准备返回南直隶,却又遇到了明廷的军队拦截。

不过这倒不是明廷的正规军,而是山东兖州府一名叫做何受中的千户,自己带领“家丁”组成的团练。

如今在明廷在山东的军队,除了三镇新军之外,剩余的就是山东各地军卫的部队,以及一些军事豪强自己组建的勤王军队。

明廷的体制内,这些军事豪强,也就是所谓的将门,其地位在土木堡之变后一直被文臣压制。

但是并不代表这些将门就没有权力了,相反大明的文武二元体制中,将门也有其独特的地位。

将门的世代继承的特性,让他们形成了一股稳定的军事贵族势力。

这些将门长期扎根于地方,往往都是某个卫所或者都指挥所的军官,他们有钱也有人,就像是南平于家那样,积累了财富和地位。

而明廷对于将门的态度,在个人前途上,将门无法像唐代武人那样搞藩镇割据,但是也不像是宋代将门那样完全没有权力。

比如在自募团练这件事上,将门子弟募兵作战,明廷往往会立刻确认,给领兵勤王的将门子弟加官进爵,将他们的军队确认为正规军。

每一次边境有事,都有大量的将门子弟带领家丁和私兵,从老家前往京师效忠皇帝,皇帝也会赐予他们相应的职位,就算是没有遭遇作战,也会给他们赏赐,或者干脆将他们编入正规军。

而对于文官和士绅募兵办团练,明廷的态度则要防备的多。

比如之前南直隶倭乱的时候,状元沈坤在淮安老家丁忧,看到倭寇四起就散尽家财组织乡兵作战,但是在倭乱平定之后,沈坤很快就被人构陷,被锦衣卫抓捕押往京师处死。

而苏泽早期起事的时候能募兵,靠的还是挂靠在福州市舶司衙门和方望海的钞关厅下。

明廷对于将门,并不担心他们募兵作战,甚至李成梁这种手底下上千家丁的,明廷反而会委以重任,甚至给他的家丁承担军费。

但是文官或者士绅募兵,则会被怀疑要搞地方割据,往往会重拳出击严厉打击。

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武将出将出兵,士绅出钱出人节制的制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