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1 / 2)

加入书签

小溪嘟囔了两句,把满头蓬松的卷发扫到耳朵后。

“听见没啊?”吴四方转过头来继续教育,“于丛?下次去记得带合同。”

下次?于丛想了想,声音很低:“知道了。”

整个下午,于丛都集中不了注意力,刚打开了表格要写预算,就被另外几个同事打断。

所有人的问题都和小溪类似,见没见到mr.chiang本人,是不是皮包公司来骗方案的,真的是在淮海路背后小洋房里的工作室吗?

“是的。”于丛不厌其烦地回答,直到有点条件反射的征兆,他才意识到,他可能还会再见到姜清昼。

小溪表达了一千次羡慕,又给于丛发了一堆chiang的主页,提醒他:“挂了梯子才能看,记得去看看。”

于丛干巴巴地跟她说了声谢谢。

“谢我什么?”小溪扎好头发,收拾着自己的包,“我还想求你下次开会带上我呢。”

“好。”于丛很认真地说。

“真的?”小溪很怀疑地看他,“我得去上课了,丛哥哥,下次开会一定记得带上我。”

于丛很呆板地又点点头,毕竟他好像没太多胆量,反复地、单独地面对姜清昼。

小溪发来的链接很乱,大多数是姜清昼在国外的社交主页,动态很少,有一些公开的作品,还有经由他之后牵上线的拍卖品,再早一点还有在博物馆的照片。

他似乎很爱去研究中国画的博物馆,拍的都是一些因为历史原因流到美洲的国画。

于丛动作很慢地拉着页面,找不到一张带人的照片,最后又看了眼chiang账号里填的个人所在地,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

他没出过国,对所有异国的印象都来自于图片和影像资料,这座城市好像总是很热。

姜清昼的履历确实很夸张,别说海华不匹配,换成上海绝大部分的策展公司都不配。

于丛不是没有搜索过他的名字,但没像今天看得这么仔细过,从美国哪个大学毕的业,画了什么东西拿了美洲的某个大奖,又在什么时候加入了某某拍卖集团,摇身一变成了个搞艺术的商人。

他读到很专业的术语会有些怀疑,打开了英文词典搜具体的意思,才知道美洲有部分非官方、非主流的艺术组织成天抨击姜清昼。

于丛撇了撇嘴,觉得他们的意见古板得像清朝人,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觉得创作的人不能从事商业活动,否则所创作的内容就不够纯粹。

“要笑死人吗?”于丛声音很小地自言自语,又去搜那几个成天写论文骂姜清昼的人,拿的奖连姜清昼一根脚指头都比不上。

他沉浸在姜清昼建造起的事业帝国里,感觉到眼角和心脏都变得很潮湿,这段遮天辟日的恢宏叙事中,似乎只有姜清昼一个人,如果非要再塞进点路人,甲乙丙丁则是他在加州的导师、一起合伙搞拍卖行的外国朋友,甚至还可能是因为骂他反而把他送进了美洲画论研究论坛的红眼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