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朝会的结果,温体仁的保证(2 / 2)

加入书签

这时,文武百官突然异口同声的对崇祯说道。

崇祯在说完这些话之后,感觉心情终于有些好了起来,当即对下面的温体仁说道:“第二份折子你们已经都看了,对于辽东之事,有什么想法就说说吧!”

“是皇上

启禀皇上,臣以为辽东之事以汪大人所言,臣以为当立即遣马世龙回京,由辽东总督袁崇焕一人独领辽东,反而能使辽东变得更加稳定。

而且边关之事,皆为军事,不亦拖沓。还请皇上明鉴。”这时温体仁当即站了出来,对崇祯说道。

“臣同意温阁老的意见,当遣马世龙回京,接受朝廷革职调查。”礼部左侍郎闵洪学在温体仁说完之后,当即站了出来,表示赞同

“臣也同意”

同时,温党的另外一位骨干,刚刚被温体仁推上来的吏部左侍郎唐济新站了出来。

这两位都是目前温党的主要成员,特别是唐济新,先前官至兵部侍郎,后因弹劾魏忠贤被罢官,崇祯继位后被启用。

只是没想到的是,如今的唐济新竟然依附了温体仁,这让一些清流开始对他不耻。

“臣也支持温阁老的意见”

……

随着温体仁的说话,朝堂之上,将近一半的人都站了出来,表示支持温体仁的决定。

对于这些事,崇祯自然是看在心里,虽然温党势大,但是对于一些重要的职位,崇祯却一直都是自己亲自任命,所以温体仁基本上是不可能独霸朝堂的。

这么多人站了出来,崇祯自然将目光看向那些不说话的人,其中一些人自然中立,这些人以李标为代表,不参与朝廷争斗,一心办事。

对于这些人,为了保持他们的这种精神,自然是对他们宠爱有嘉,平时对他们非常关心,所以一时间一些党派自然是不敢对他们动手。

随着这些人出现的越来越多,朝堂之上的很多人也开始远离党争,毕竟党争一不小心就会自断生路。

虽然如此,朝廷上的争斗自然是不听不休,自古以来文官哪有不争斗的。

崇祯的目光对着他们一个个扫了过去,终于周延儒忍不住了。

“启禀皇上,臣想了一下,觉得此事还是应当慎重,毕竟兵事非同小可,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大祸。”

“臣也认为此事应当从长计议。”这时身后的王洽也站了出来,迎合道。

“臣也支持周阁老的意见,当慎重。”

……

随着周延儒以及王洽的人说话之后,朝廷便瞬间形成了两派,一派主张遣回查办马世龙,另一派自然是希望能够再次调查清楚再说。

当然双方的心思自然是不拘泥这样的一件事上。

这时,一旁的副都御使高捷当即站了出来,对着刚刚发话的王洽说道:“王大人,既然汪大人是皇上派去的人,而且当初汪大人出京巡查也是满朝文武大臣的认同,现在王大人又突然不认同了汪大人的奏报,怎么王大人准备亲自前往辽东调查此事?”

“本官不是不相信汪大人,而且希望对于此事能够慎重再慎重,毕竟不是小事。”王洽面对高捷的攻击,有些为难的说道。

这时,温体仁再次站了出来,认真的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臣愿为汪大人担保此事,如若此事有假,臣愿辞官回乡。”

“臣也愿意”闵洪学当即也站了出来。

……

随着温体仁的再次发话,温党中人都站了出来,为汪庆百做担保。

温体仁的发话,自然让周延儒和王洽等人心中变的兴奋了起来,这正是他们想要的。同时,面对温体仁的担保,他们也没有了什么话说。

坐在上面的崇祯,听到了温体仁的担保,心中叹息了一声,温体仁身为首辅,自己还是要给他面子的。

于是,崇祯当即对文武百官说道:“既然温爱卿以及各位爱卿愿意担保此事,那朕自然是信得过汪爱卿的,此事就先这样了,不用再议。

传朕的旨意,晋升汪庆百为兵部左侍郎,加封太子太保,收到旨意之后,即刻启程回京。

山海关总兵兼都督马世龙,即日起罢免其所有官职,回京接受调查。”

“是皇上,臣等遵旨。”

“退朝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后,崇祯换身离开了金銮殿,崇祯离开之后刚刚走出的百官,便开始叽叽喳喳起来。

一旁的周延儒和王洽等人,也率先带上向宫门外走去。

至于温党众人,看到周延儒等人的反应,顿时笑了起来。

很快,内阁的旨意便从京城而出,全力向辽东赶了过去。

正在高兴的温体仁,怎么也没有想到,比他更高兴的就是周延儒和王洽等人。

京城经过这次朝会之后,再次变得安静了起来,无论是周延儒还是王洽,亦或是后面的何如宠,都在安静等待,等待着时机的来临。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很快便来到了八月份,让崇祯高兴的是,天气总算是凉爽了一些。

与此同时,由诚意伯刘孔昭和东厂负责收取勋贵手中良田一事也接近了尾声,这件事直接到现在,已经有接近五名勋贵被杀。

其次就是因为魏三的死亡,虽然英国公张之极承受了一部分责任,但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这件事的策划者绝对不是张之极。

所以,这些勋贵自然也就成为了这件事调查的对象,随着东厂厂卫的再一次上门,这些勋贵终于妥协了。

他们明白,在不妥协,就是死路一条,到时候别说土地了,就是命能保住就不错了,所以纷纷找到了诚意伯刘孔昭,献出了土地。

刘孔昭最近一段时间可是成为了香饽饽,不仅成为了各方勋贵邀请的对象,而且还捞了不少好处,本来想对土地下手的刘孔昭,看到周绎杀人的目光,顿时手又被吓了回来。

当四万公顷的良田,摆放在崇祯面前的时候,崇祯不由得眼睛一震,四万公顷,可是六十万亩良田,最起码可以安放数十万的百姓。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